中国科研队突破下一代固体火箭推进剂 预研更新一代
他们的成就举世瞩目,他们的名字却罕为人知。
从北京到四川,从内蒙古草原到鄂西北山区,为了祖国的安全,一代代科研人员南迁北徙;从不知道“液体橡胶”为何物到掌握固体推进技术,从用石碾处理易爆化学品直至追到世界固体推进技术前沿,一代代科研人员前仆后继……科研奇迹的背后,是一代代42所人为国拼搏献身科研的感人故事。
11月18日,科研人员朱朝阳在进行功能剂合成研究
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他们默默坚守在危险的工作岗位?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他们不计代价攻关克难创新突破?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探索”,写在研究所陈列馆上这个看起来并不出奇的“郭峪精神”,却因为一代代科研人员忘我攻关,因为那些壮烈牺牲,因为那些数不清的奋斗攻关故事,而被赋予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只有决心为祖国奉献青春和生命的人,才能忍受一无所有中起步的艰辛,忍受跨越每一代技术难关的艰难,忍受与剧毒易爆危险品为伴的风险,以及,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寂寞与清苦。对他们来说,生命的全部壮丽,都凝固和燃烧在了固体燃料那澎湃的能量之中。
郭峪,一个42所曾驻留攻关18年的无人山谷。在这里,科研人员们一边过着“下山挑水,上山砍柴”的艰苦生活,一边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走向伟大复兴征程上中国奋斗者的典型形象。他们身上所闪耀的,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从火箭腾飞到国家经济、文化的全面腾飞,千千万万像他们这样的奋斗者,创造了“中国速度”的奇迹。
历史性的成就令人鼓舞,新的历史使命催人奋进。今天,与42所一样,我们国家在诸多领域,都接近或抵达了世界前沿,面临步入“无人区”后新的更大挑战。前沿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更需要各行各业的奋斗者们像42所、四院乃至整个中国航天的科研人员一样,共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新的强大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