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人露齿微笑被斥责具性引诱

  核心提示:女画家勒布伦在掀起“微笑革命”之前也曾绘制过一幅描绘酒神祭祀巴香特的油画,这是勒布伦第一副露齿微笑的作品,1785年甫一完成便被淹没在评论家的口水中,女祭司在酒精的作用下面露红晕、露齿微笑,展现了酒的魔力,但同样被十八世纪的法国评论家认为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性引诱而受到斥责。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世界历史,微笑革命,性引诱,世界微笑日

  油画醉酒的女祭司 资料图

  1948年,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的生日定为“世界微笑日”,人们在5月8日这天庆祝微笑这一行为,用这种愉悦的表情促进人际与社会的和谐。

 

  微笑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几乎所有广告上都会出现这种表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人类社会到20世纪后才普遍将微笑视为一种积极、健康的表情,在此之前,微笑则是愚蠢、轻浮、粗俗和没文化的标志,如果你是一个正派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最好不要微笑。

 

  就在法国大革命开始的两年前,1787年,法国新古典主义女画家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élisabethVigéeLeBrun)在巴黎的沙龙里展出了一幅自画像。油画色调庄重,画中的女画家怀抱自己年幼的女儿,姿态优雅,双目炯炯,神态安详,宛若宗教题材作品中的圣母,不同之处在于,女画家嘴角上扬,双唇微张,牙齿清晰可见。然而正是这种现代社会随处可见的广告式微笑触怒了当时的艺术评论家。

 

  评论家认为,勒布伦作为一位有身份的女性,公开展出面露笑容的微笑有违身份、伤风败俗。然而勒布伦并没有为外界的评价所动摇,同年,她为德胡杰侯爵夫人及得佩载侯爵夫人绘制肖像(上)及1790年再次展出的自画像(下)中,人物表情皆为露齿微笑。

 

  继而,勒布伦的微笑在巴黎掀起了一场“微笑革命”。以勒布伦为先驱,法国大革命时代涌现出一批有身份的女性面露微笑的画像。

 

  绘有《马拉之死》的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于1795年为德赛黑载特夫人(MadamedeSériziat)绘制肖像画时,顺应勒布伦掀起的微笑风潮,为夫人增添了露齿的笑容。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