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民主20年:叶利钦花120亿收买军队镇压议会

叶利钦花120亿收买军队镇压议会

  本文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51期 作者:李鸿谷 原题为:俄罗斯:20年民主历程

  苏联、俄罗斯、普京的俄罗斯,在这段历史里,政治改革与民主化进程最后导出的结果是:俄罗斯优先以及俄罗斯国家利益优先。

 

  “执行命令吧”

 

  早晨7时许,俄罗斯坎捷米罗夫师的10辆坦克开进莫斯科;与此同时,摩步师,到位;空降师,到位;特战旅,到位……接管了先前在此处围防的俄罗斯警察,对“白宫”(苏维埃宫,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立体攻击链由此真正形成。

 

  这场战斗的基本策略是这样的:坦克射击控制盘踞在“白宫”里的人,使其不能活动;然后上空降兵,为特战分队构建掩体;之后,特战队“阿尔法”和“文佩尔”实施最后打击。

 

  1993年10月4日,持续两周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与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之间的冲突,到达最关键时刻,战争以及死亡,似乎不可避免。这天清晨5时,叶利钦颁布“关于保障莫斯科市紧急状态制度的紧急措施”,国防部队由此进入市区。

 

  事实上,按照叶利钦的口头命令,国防部队应该更早一些进入攻击点。可是,过了10月4日凌晨,部队仍无移动迹象,小睡了一会的叶利钦,急了。在回忆录里,叶利钦记录这一时刻:“时间不久,但我足以明白,格拉乔夫(国防部长)那儿出了什么事。为什么部队,用他的话说,解奥斯坦基诺的围,包围白宫和准备攻击在两个小时之前就该开始了,而实际上连莫斯科还未进呢。大家,包括总统我和他,国防部长,也包括政府和我们的社会。我们大家给人质一个美好的公式:军队不干预政治……”

 

  军队不干预政治。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站起来,面对叶利钦,缓慢说道:“尼古拉耶维奇·鲍里斯(叶利钦),我同意参加攻占白宫的作战,但有一个条件,我手里得有您的手令。”军队向自己的人民代表开火,这不是军人可以担当的责任。由两位深入访问各个当事人的俄国作家完成的《叶利钦传》记录:“事态如此变化,谁也没料到。将军们都盯着总统。叶利钦眼里掠过一丝不怀好意的神色,他似乎在感召格拉乔夫。格拉乔夫同样也在凝视着他,但后者忍不住,将视线移开了。”随后,叶利钦签署了总统令。

 

  签署完总统令,被赋予最后攻击任务的特种部队“阿尔法”与“文佩尔”军官要求叶利钦接见。叶利钦在回忆录里同样也记录了这一会见:

 

  “很快就有人向我禀报,一些分队指挥员,总计约30人,聚集在三楼候见。我向他们走去,思绪中有着担忧、不安和无望的烦恼。我看了他们一眼,几乎全都眼睛瞅着地板。我不想扯皮,马上问道:‘你们准备好执行总统的命令了吗?’回答的是沉默,总统精干的部队说不清道不明地沉默着,令人感到可怕。过了一分钟,谁也不言语。我大声说道:‘那么,我请你们按另一种方式回答,你们拒绝执行总统的命令吗?’还是冷场。我环视大家一眼,有高大的,力气大的,也有长得精神的。没打招呼,我说了句:‘执行命令吧!’便向门口走去。”

 

  总统令以军队的方式传递至每个士兵,在后来的调查里,众多当事人回忆:“可以认定,不留活口这个命令确实存在。至少这个命令是针对动乱领导人的。”

 

  接近这天中午,坦克部队向“白宫”开炮了……战争与死亡,由此将不可逆?

 

  总书记戈尔巴乔夫

 

  当戈尔巴乔夫晋升为苏共总书记之时,一般传记将其由边疆区往中央的仕途起点,论为1975年的一次偶遇。这年9月,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由莫斯科去巴库,火车途经戈尔巴乔夫任第一书记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在火车停靠点与当地领导人小小会晤一下,这是苏共中央的一贯传统。戈尔巴乔夫在火车站候着呢,已经清场的站台,最后只剩下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与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记录了这次会见。这四个人的见面,谈话的主角当然是勃列日涅夫,“长时间的冷场,更长时间的冷场”。实际上,勃列日涅夫只问了两个问题。“我觉得总书记有些超然物外,对旁边这几个人不大理睬。这个场面让人感到难堪……”停留时间结束了,勃列日涅夫站在车门口,抓住扶手,忽然问安德罗波夫:“讲话如何?”“很好,很好!”安德罗波夫答道。这下倒真轮到戈尔巴乔夫惊讶了,安德罗波夫解释说:勃列日涅夫越来越感到言语困难,所以他关心自己“讲话如何”。“病夫治国”以及勃列日涅夫之病,如何是当时一个边疆区的书记如戈尔巴乔夫可以知晓的呢?后来安德罗波夫告诉戈氏,说这次见面令人满意。

 

  苏共政治,尤其是组织与人事运作,宛如黑箱,非身居权力核心层者,无可得窥。即使如戈尔巴乔夫这样一位“封疆大吏”,也如雾里看花。更多的“政治分析家”以及传记作者看到的是:在这次车站见面的四位苏共领导人,先后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那么,推测这次晤面系勃列日涅夫的一次考查,而且“满意”,便顺理成章。虽然,戈尔巴乔夫未必这么认为。他实际的接触,跟想象里的干部考查,实在相距太远。

 

  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戈尔巴乔夫将自己通往莫斯科苏共中央之途,论为与安德罗波夫的相识与相知。在这次“车站会见”的稍早一些时间,他们两人有过一次见面。“你考虑不考虑国家的事情?”戈尔巴乔夫问得很直接,安德罗波夫很意外这个问题。“再有个三五年,大多数政治局委员可都得走了。也就是陆续离开这个世界。他们已经时日不多。”当时年仅44岁的戈尔巴乔夫,向61岁的安德罗波夫——“年轻”的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提出这样的问题,未必唐突。苏共领导人的现实是,戈氏用当年苏联流传极广的笑话描述:党的“二十七大”怎么个开幕法?请代表全部起立,政治局委员都是抬着进去的。似乎,安德罗波夫开始并没有被戈尔巴乔夫说服,但戈氏仍不退缩,他说:“您记得吗,民间有个说法,叫做:哪个林子下面不带小灌木丛?”“小灌木丛”打动了安德罗波夫。那么,是否安德罗波夫直接促成了稍后的“车站会见”?安德罗波夫逝世过快,未留下任何答案。

 

  “小灌木丛”,很精彩。问题是,做哪个林子、谁的“小灌木丛”呢?后来,戈尔巴乔夫的结论是:“我想安德罗波夫在我的提拔上是‘插手’了,不过他并未对我做任何暗示。”

 

  “车站会见”后三年,大学毕业即回到家乡斯塔夫罗波夫、并且在这里干了25年的戈尔巴乔夫,终于由边疆进入莫斯科,他当选为苏共中央书记。当选会议的休息期间,安德罗波夫迎上来,对戈尔巴乔夫说:“祝贺您,‘小灌木丛’。”稍令戈氏意外的是,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也走过来说:“祝贺您当选,很高兴您成为我们中间的一员。”

 

  苏共中央的权力游戏,戈尔巴乔夫当然敏感。在其自传里,他描述随后与安德罗波夫见面——在戈氏表达自己将不会为取悦谁而改变自己之后,安德罗波夫很高兴:“那太好了。因为我看到柯西金已经开始竭力讨好你了。要顶住。”戈尔巴乔夫问道:“请您原谅……至今我认为我们俩是朋友。现在有什么变化吗?”安德罗波夫回答:“没有。没有!此话不假,我们俩是朋友。”这当然是一个盟约。

 

  在回忆录里,除去为自己辩护的部分,戈尔巴乔夫足够坦率。当选中央书记的会议结束后,回到饭店,“有人在等着我:您可以使用吉尔轿车,房间里高频电话已经安好。您将有一名值班军官,所有的差事都交给他办……亲眼所见使我信服了克格勃机关和中央办公厅办事之干净利落。”另一位后来从边疆区来到莫斯科中央的叶利钦,在身份转换之际,对待遇的敏感一如戈尔巴乔夫,他注意到:“特供商品中最好的东西是药物。这是在专门的车间制作的,并经过特殊的医学检验,有好几层包装,上面还有好几个医生的签名。”

 

  叶利钦在1989年竞选苏联人大代表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传,在这本自传里,他用相当大的篇幅描述了“克里姆林宫贡品”制度:“中央书记和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都是乘专机,伊尔-62或图-134。在乘机时,一个人身边有好几个保镖和服务员。有趣的是,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所有最好的东西——别墅、特供物品,与外界隔绝的特供场所——全部属于这一制度。这个制度可以将这些享受赐予你,也能从你手中再夺回来。”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