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王后曾喜爱简洁服饰 被批不奢华有失体统

 

  要解释这种白裙子流行的原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就像很多研究时尚社会学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时尚的流行有其“任性”之处,它可能是由好几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具体到大革命时期的白裙子,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它的流行与旧制度末年已经开始兴起的对自然之美的审美追求有关,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知的卢梭,卢梭一直反对矫揉造作,提倡女性要以简洁朴素为美,当时卢梭的审美观念在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社会的女性中具有广泛影响,因此我们看到很多贵族女性或者资产阶级女性,比如罗兰夫人等在旧制度末年已经开始穿着白色衣裙,甚至王后安托瓦内特也是这股风潮的倡导者。

 

  其次,众所周知,大革命时期人们崇尚古典时期的公民精神,因而也非常推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服饰风格,在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大卫为政府官员设计的制服样稿上可以看到,他采用的全部都是古希腊时期的长袍款式。所以,在很多节日活动的安排中,会把古希腊式的白色长裙作为参与女性的统一服装。

 

  最后,我个人觉得这种白裙子体现出来的朴素克制正是革命的法国最赞赏的女性特质。如果说男性革命者并不希望女性热衷于政治,那么他们理想的女性形象可以从革命节日中他们安排给女性的角色及其装束上看出来:温柔美丽、安静不张扬。简单地说,就是在新的审美趣味、崇拜古典风格以及革命宣传竭力倡导等三个因素作用之下,白色衣裙成为大革命时期女性的典型形象。

 

  澎湃新闻:相较于女性服饰,法国大革命对于男性服饰变化的影响是否同样存在?

 

  汤晓燕:法国大革命前后,男装的变化也是相当显著的。在此之前,法国男贵族的服装与女贵族的一样,都是用料极其考究,镶金带银,服装色彩也采用鲜艳的颜色,如大红、紫色、黄色等。在旧制度时期,贵族家庭夫妇双方在服饰上的开销是不相上下的。

 

  而到了大革命之后,男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再也没有人使用假发了;其次,服装的款式更为简洁实用,色彩逐渐趋向内敛暗沉的色调,如黑色、深灰以及深蓝,而在材质上也不再大面积采用绸缎等华贵的面料,更多地开始使用羊毛制品。总体而言,男装向着“实用性”发展,基本上抛弃了旧制度时期用来炫耀财富与地位的区分功能。

 

  18世纪中叶,巴黎上流社会沙龙聚会中,男性贵族头戴假发、服饰艳丽华美。他们常常与女性一样用许多金银装饰。

 

  男性服饰发生如此重大变化的根源在于,原有的法国社会已经被彻底推翻了,现在处于上升期的是新的统治阶层,也就是资产阶级。就像布尔迪厄在《区分》中指出的那样,审美趣味在社会中起着聚集和分割的作用。拒斥其他群体的审美趣味是建立起自身群体的重要手段。那么,如果说贵族热衷于华丽与张扬,用奢华与浪费来表明自身阶层的悠闲与富有,资产阶级为了与之相区别,便要建立起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服饰审美观,那就是含蓄内敛,强调个体的理性与才能。因此,体现在服饰上,便是抛弃浮夸的装饰,以实用主义为至上原则。

 

  但是,资产阶级的服饰除了要与此前的贵族相区别,它还需要把自身与普罗大众相隔离。于是,用服饰来彰显财富、地位乃至品味的任务就交给了他们的妻女,两性之间的服饰差异由此开始扩大。

 

  前面提到大革命时期女性的白色衣裙广为流行,但是,大革命过去之后十来年,女装又恢复了华贵与鲜艳,当然与旧制度时期的富丽堂皇相比还是显得含蓄许多,即便是表现财富与地位,也转而用更为低调的方式来进行,因为毫不克制地大肆炫富已经被认为是暴发户才有的“坏品味”,含蓄克制地显露出地位、身份与财力则被认为是只有资产阶级(新的统治阶级)才有的“好品味”。这种新的服饰审美趣味建立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新的社会结构逐渐成型的过程。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