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总结开国前十年时自我批评
核心提示: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作了自我批评:“我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尹家民,原题:《面对狂热后的饥饿 毛泽东首次承认"大跃进"错误》本文系节选
到1960年夏,毛泽东感到了压力。对他倡导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做法、口号,开始感到心中没底,自信心有些动摇。
“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盛行。图为天津东郊区新立人民公社用所谓“移秧并用”的方法,虚报亩产,并说稻子上可坐人,供人参观。1960年6月14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经济问题和国际问题。会议的最后一天,毛泽东一清早花了两个小时,写出一篇《十年总结》。说是“十年”,其实主要是三年“大跃进”的总结。在下午的闭幕会上,毛泽东就三年补充计划指标和《十年总结》又讲了一次话。
他对国家计委提出的新方案仍不满意,认为这“后三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就是对于留余地,对于藏一手,对于实际可能性,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当事人还不懂得”。他说,昨天常委和几位管经济工作的同志交换了一下意见,认为这个调整方案还得调整。
这次会议,指标一压再压,会议的过程成了压指标的过程,用邓小平的话说:“我们这几天都是搞的改良主义。”
毛泽东在《十年总结》中,作了自我批评:“我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他说,高指标要下决心改,改过来就完全主动了。“主动权是一个极端重要的事情。主动权,就是‘高屋建瓴’、‘势如破竹’。这件事来自实事求是,来自客观情况在人们头脑中的真实的反映,即人们对于客观外界的辩证法的认识过程。”他承认:“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十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
毛泽东写这个总结,虽然只用了两个小时,但酝酿的时间很长。远的不说,大体从1959年11月的杭州会议,毛泽东就开始试图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年经验进行总结。后经1960年1月上海会议,3月天津会议,又经过一系列小型会议的交谈,到这次上海会议,他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为了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解决党内高层领导的认识问题,于是一气呵成,写出这篇重要文献。
《十年总结》是毛泽东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系统回顾和总结三年“大跃进”的文字,也是他第一次承认自己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有错误。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毛泽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指导思想上的“左”的错误。
上海会议上,毛泽东请周恩来谈谈农业情况。
周恩来出访回国还不到半个月,但他对农业形势已经心中有数。他明确提出,这些年来高指标、高估产带来了严重后果。他说:“两年灾荒之后,明年就很难保产了,要很大的人力去克服。所以估计1962年的计划,就要放在一个比较保险的可能的数字上,来争取实现或超过。”
周恩来又说:“这次搞得彻底一点,像主席《十年总结》说的,一次把这个主动权拿过来。”
毛泽东赞同:“就是想得点自由,不然总是捆绑手脚,自己不得翻身。我当了这么多年解放军,结果自己又没有解放。”
周恩来接过毛泽东的话,建议降低粮食、棉花和养猪的指标。他提醒大家:农业指标如果提高了,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生活,而且影响轻工业的原料,转而又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所以它比重工业感觉更灵,这是三年农业被动得比工业感觉更厉害的原因,大家反映吃不饱,我们就不安。
毛泽东问:“那么究竟怎么来转这个弯子呢?”
周恩来说:既然不能完成,主席昨天也讲了要转入主动,必须在今年的党代会上埋伏一笔,使今年年底的实际数字到明年公布时能够得出为什么减产的结论来。他还说:不但要为今年着想,而且要为1962年着想,全部转入主动,就是1962年提的指标跟原来八大的建议差不多或者比八大的建议还少一点都可以,这才能转入真正的主动,不然还是不能主动,因此,后三年的补充计划,无论是农业指标还是工业指标,就要把它降低,其目的为使我们留有余地。
大家都赞成毛泽东的总结和周恩来的意见。
刘少奇说:“完全赞成指标这么改,毛主席这个总结很重要,已有的经验就需要学习。农业指标我们三年被动,能够在这一次转入主动就好了。”
邓小平也认为这次会议提出争取主动“是很大极大的好事。”他还强调:毛泽东的《十年总结》十分重要,“是提到认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思想方法上来解决这个问题。”他接着说:“真正决定问题的,就是我们在座的人。”
中央主要领导人开始统一了思想,就为下决心调整计划指标、争取主动、扭转困难初步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