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巴副武官回忆:我亲历1999年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中国驻巴副武官回忆:我亲历1999年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佚名,原题:《时任中国驻巴副武官:我亲历巴基斯坦军事政变》

  1999年10月12日,巴基斯坦发生军事政变。当时,我正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因工作关系,得以目睹政变全过程。现将当时的一些情况讲述出来,以飨读者。

 

  总理突然“撤换”最高将领

 

  1999年5月起,巴基斯坦进入多事之秋。巴与印度在克什米尔卡吉尔地区持续发生武装冲突。进入7月,在美国的压力下,巴政府宣布从卡吉尔地区撤出武装,引起持强硬立场的军方不满。下半年来,巴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短缺。据透露,军方曾多次向政府发出警告,不要插手军队事务。9月20日,美国国务院官员公开讲话,警告巴任何人不要从事任何超越宪法、推翻现政权的行动。3天后,巴参联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上将称,巴军政和谐,自己将完成任期,不会辞职。然而,明眼人一看便知,巴政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10月9日,穆沙拉夫上将应邀赴斯里兰卡参加建军50周年纪念活动。

 

  12日17时,巴国家电视台突然插播新闻:谢里夫总理会见三军情报局局长齐亚·乌丁中将。会见中,总理宣读命令,参联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上将提前退休,其职务由齐亚·乌丁中将接替。不久,巴官方通讯社持续播放:命令当日下午即时生效。

 

  当时,我正驱车在回住宅途中。听到广播,我便刻意向不远处的三军情报局办公楼驶去。从表面看,办公区未见异常:门口,卫兵持枪站立,门内,车辆稀稀落落。

 

  回到住处,打开电视,拧开广播,仍在播放同样内容。

 

  我站在政变“最前线”

 

  巴政局发生如此重大事件,巴军队持何态度?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自建国以来,巴军队曾三次发动政变,军人掌权25年之久。军队在巴政治舞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这一事件,巴军队想必会有相应预案。

 

  17时,恰克拉拉陆军俱乐部。刚刚下班的陆军参谋局局长阿齐兹中将和第十军军长马哈茂德中将正在网球场打球。此时,副官匆匆跑来,报告了电视上播放的消息。两位将军立即驱车赶往5公里外的陆军司令部,同时通知陆军作战局局长沙希德·阿齐兹少将马上赴会。作战局局长办公室成为临时作战指挥室。会上决定:由第十军两位营长分别率部队前往总统和总理官邸,限制他们行动;派兵守卫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禁止齐亚·乌丁进入陆军司令部。同时命令驻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等省会驻军采取相应行动。17时40分,阿齐兹少将又打电话给驻卡拉奇军长,要求第五军保卫机场,迎接陆军参谋长到来。

 

  17时30分,朋友打来电话称,伊斯兰堡出现异常。我随即驱车外出。首都中心蓝区大道,一辆辆满载荷枪实弹士兵的军车,呼啸而过。国会大厦、总统府、政府办公大楼、国家电视台、广播电台等门口,警察已被解除武装,取而代之的是身穿米黄色作战服、手持M-16步枪的陆军士兵。主要路口,持枪士兵正在检查过往车辆。

 

  我驱车向总理府急驶。在临近总理府一公里处,两名士兵拦下了我,在我出示证件后,他们便挥手放行。

 

  总理府门前,已聚集有一个连的士兵,领队的是一个营长。从他们臂章符号看,应该属于第十军。隔着铁栅栏大门,是一个排的总理府卫兵。双方隔着栅栏对峙,气氛有点紧张。

 

  我问营长他们来此的目的,他只简短回答:“奉命到此,不准任何人出入”。

 

  这时,我的电话响了起来。一位朋友告知,在卡拉奇、拉合尔、白沙瓦等大型城市,军方亦采取了同样行动。

 

  经多方努力,我处终于获知可靠消息:此次行动纯属内政,不会影响巴对外政策,尤其不会影响与中国关系。

 

  20时,守卫在总理府大门外的巴士兵奉命采取行动,命令卫兵放下武器,打开大门。卫士长答复,放下武器可以,但不能打开大门。要想进入,可以爬门。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巴基斯坦军队的士兵爬上了大门,翻过去后,门内卫士扶着士兵落地,由士兵自行打开大门。门尚未打开,已有卫士主动把武器放到地上。

 

  士兵入内后,命令官邸雇员迅速离开。20时30分,第十军军长马哈茂德中将抵达总理官邸,宣布对谢里夫总理实行“保护性监管”。

 

  命悬一线的惊险降落

 

  17时以后发生在巴国内的事件,正在飞往卡拉奇国际机场途中的穆沙拉夫上将一无所知。

 

  18时55分,805航班开始把高度下降至2400米,广播中传出请系好安全带的通知,10分钟后将降落卡拉奇机场。此时,军事秘书塔吉匆忙走来,请穆沙拉夫上将去驾驶舱,有要事相告。

 

  一进入驾驶舱,副驾驶立即关闭舱门。机长紧张地说:“长官,刚刚得到地面交通控制台通知,本次航班立即飞离巴领空,不准在巴国内任何机场降落。”

 

  穆沙拉夫上将问为什么,机长无可奉告。此时,飞机燃料仅够飞行70分钟。穆沙拉夫上将随即下令军事秘书与驻卡拉奇第五军军长和参谋长联系,但接连拨打了3个手机号码,都无法接通。

 

  穆沙拉夫上将再次要求与地面联系,希望给出不准降落的理由,但空中交通控制台只是重复刚才内容,命令飞机飞离巴领空,在国外机场降落。

 

  805航班奉命将高度升至6400米。穆沙拉夫上将下令飞机强行在卡拉奇机场降落,但地面机场灯火已经全部熄灭,跑道上还停了三辆消防车。

 

  经过机长精确计算,飞机燃料已不足以飞离巴领空。这时,地面交通控制台通知,可以飞往纳瓦布沙机场,卡拉奇以北160公里的一个沙漠小镇。

 

  此时已是19时50分,穆沙拉夫上将在驾驶舱内的时间已过去55分钟。飞机开始转向飞往纳瓦布沙。19时30分,忙完在卡拉奇一系列部署、并对重要政府部门官员采取行动后,驻卡拉奇第五军军长乌斯马尼中将接到密报,机场负责人法塔赫准将没有执行接管空中交通控制权命令,而是坐在民航局局长办公室喝茶聊天。于是,他立即命令师长伊夫蒂哈尔少将率兵进入机场。

 

  早已在机场附近待命的第五军装甲营,立即用装甲车撞开机场大门,直奔交通控制台。此时的机场漆黑一片,唯有装甲车大灯光柱刺破天空。由于速度太快,装甲车直接冲上交通控制台台阶。营长跳下车,命令立即打开机场灯光,清除跑道车辆。

 

  19时55分,师长伊夫蒂哈尔少将在交通控制台向飞机驾驶舱紧急呼叫:请告诉参谋长,可以返回并降落卡拉奇机场,地面已经恢复正常。

 

  经过亲自并反复核实,穆沙拉夫上将确认是伊夫蒂哈尔师长声音,便问道:“你们军长在哪儿?”“长官,军长在贵宾室等你,我在交通控制台。”

 

  此时,飞机已在去纳瓦布沙途中,燃料刚够返回,但要是遇上轻微转向、湍流或风向转变,飞机很可能耗尽燃油,机毁人亡。穆沙拉夫上将下令机长返回卡拉奇机场。飞机着陆时,机上剩余燃油仅够飞上7分钟。

 

  一下飞机,穆沙拉夫上将便下达命令:立即封锁边境,不准任何人离境。这是穆沙拉夫上将抵达巴国土后发布的第一道命令。随后,穆沙拉夫上将在第五军军长陪同下,乘车迅速离开机场。

 

  5个小时后上演的大逆转

 

  12日晚上22时,广播电台传出穆沙拉夫上将回到伊斯兰堡的消息。国家电视台连续播放爱国歌曲,荧屏上打出一行字:谢里夫政府已被解散,参联会主席兼陆军参谋长穆沙拉夫上将将发表重要讲话。

 

  13日凌晨2时,穆沙拉夫上将仍未在电视露面。此时的伊斯兰堡已平静如初。总理府铁栅栏门内,士兵明显减少,官邸屋顶士兵也已撤下。国会大厦、外交部等重要部门的部队,也已不见踪影。只有国家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门口,仍有武装军人把守。

 

  凌晨3时20分,穆沙拉夫上将在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解释军队采取行动的理由。

 

  13日上午9时,首都伊斯兰堡已恢复正常。蓝区大道已是车水马龙。政府机关照常工作;商店照常营业,学生照常上课,企业照常开工……唯有银行奉命停业一天。

 

  这就是巴基斯坦1947年独立以来第四次军事政变始末。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