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战史上首次坦克大战:关东军23师团基本被歼灭

亚洲战史上首次坦克大战:关东军23师团基本被歼灭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2年08期,作者:何立波,原题为:《诺门罕之战:关东军为何惨败于苏军》,本文系节选

  1939年5月11日,10余名蒙古骑兵越过哈拉哈河到诺门罕西南约15公里处巡逻。伪满国境警备队认为这属于越界行为,立即发起进攻,蒙古骑兵被迫退回哈拉哈河西岸。翌日,60名蒙古骑兵再度进入这一地区,双方再度交战。

 

  蒙军士兵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一举动竟点燃了一场大规模战役的导火索,使得这一地区本来潜伏的危机瞬间爆发开来。

 

  此时关东军驻海拉尔23师团的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是日军中少有的“苏联通”。他曾任日本驻苏武官,专门从事收集苏联方面的情报,对西伯利亚地区苏军的军事状况颇为了解。5月13日起,进入诺门罕的日军在一个轻型轰炸机中队的配合下,向蒙军发起进攻。战至5月15日,蒙军撤回了哈拉哈河西岸,日军也于5月17日返回海拉尔。但就在日军返回的第二天,蒙军又踏上哈拉哈河东岸,小松原见蒙军不依不饶,感觉机会来了——正好可以想法使战斗升级,挑起事端。

 

  日本参谋本部根据掌握的苏军情报,认为苏联红军虽然介入,但准备不足,不可能抵挡日军的进攻。日军补给线从海拉尔到诺门罕只有180公里,而苏军最近的铁路线距离诺门罕也有750公里。在日军看来,补给线超过250公里就不宜作战,尤其是苏联的大肃反运动,使得苏军指挥员多由年轻军官担任,缺乏战场经验,况且希特勒已对欧洲发起攻势,苏联的西部边境眼下也在吃紧。日本参谋本部遂决定支持关东军的计划。

 

  5月13日,小松原派出师团搜索队和1个步兵大队从海拉尔出发开往前线。5月15日,日军搜索队与蒙军在诺门罕发生激战。蒙军不敌日军,退回哈尔哈河西岸,日军也撤离了战场。其后,蒙军又越过哈拉哈河返回诺门罕,恢复了原来的警备态势。

 

  5月21日,日军第23师团出动1个联队,在1个轻轰炸机中队配合下发动攻击。苏军随即加入作战。日军猛攻数日不下,伤亡惨重。

 

  5月28日,日军发起突然袭击,大规模的战斗开始。小松原派出的部队是东支队等部队,共计1.6万人,在空军掩护下发起进攻。但苏军的战车队和炮兵队协同作战,攻击力极强。向苏军侧面进攻的东八百藏骑兵联队后退无路,被苏军战车队包围,全军覆没。5月31日,东支队狼狈撤离战场。日军被迫于6月1日撤退。

 

  长期以来,日军当局大力在士兵中灌输反对苏联红军的思想,苏军被说成了技术落后、在作战方面相当于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沙皇军队的水平。为掩饰窘状,小松原居然谎报战况,关东军司令部也据此向东京参谋本部报告说“彼我一胜一败”,参谋本部竟向关东军发来荒唐贺电。

 

  【亚洲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坦克大战】

 

  1939年7月1日,集结到诺门罕的第23师团和安冈支队,在飞机的掩护下渡过了哈拉哈河,向西岸苏蒙军阵地深入,发起第二次诺门罕战役。7月4日,苏蒙军队击溃了日军步兵主力,然后以坦克部队寻歼日军坦克部队。亚洲战争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爆发。战斗中,日军第1坦克师团参战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几乎全被击毁。

 

  7月23日起,关东军发起第三次诺门罕战役。日军3个远程重炮联队缺乏训练和维修保养,不但打击精确度差,重炮发射机还频出故障。而苏军大口径炮数量占优,射程较远,弹药供应充足。在苏军炮群的打击下,日军炮群没有还手之力。三天后,日军炮战以失败告终。无奈,日军只有发挥武士道精神,打肉搏战。观战的德国武官在发给国内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顶多处在一战初期。

 

  8月20日,苏军总攻部队分南、中、北三路发动进攻,步步压倒日军,形成大包围圈。8月24日后,各守据点的日军内外两面反击,试图突破包围圈,但均遭失败。日军完全被逐出蒙方所主张的国境线以外。关东军第23师团在这次战斗中基本被歼灭——总兵力为15975人,损失达12220人,死伤率高达80%。就在日军即将被全歼之际,苏军放松了攻势。趁着苏军的疏忽,日军第23师团仅存的2000余官兵侥幸逃出包围圈。

 

  一向气焰嚣张的“无敌关东军”、“常胜关东军”名誉扫地。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