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变节 也许朱元璋的皇帝宝座就由他来坐
此时的张士诚,成为了中原人士的"民族英雄"。尽管随后元军大局压近,高邮险些被破,但他还是找准了时机迅速重整军威,收复失地。假如事情继续按着此发展,那么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大明",而是他的"大周"……
3、"既生瑜,何生亮",狭隘的心把自己逼上绝路……
就在张士诚叱咤风云之时,另一只部队,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朱元璋部队,同样也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相比较张士诚,朱元璋与他的成长并无二异,但朱元璋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愿意团结。当然,这是指他做皇帝之前。1356年,朱元璋就曾派出使者与张士诚沟通,愿意以和为贵,双方互不攻击。但是,此时的张士诚正处于人生巅峰,他看不起这个要饭出身的朱元璋,不仅回绝了请求,甚至还攻打朱元璋的镇江。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是朱元璋的性格,所以朱元璋立刻还以颜色,并攻占了张士诚治下的常州、长兴等地。随后张士诚遭受投降元朝的方国珍攻击,一下子两面受低,顿时大为不利。这个时候,元朝降臣又鼓动张士诚的部队投降,一下子张士诚的军力大为削弱。
所以,尽管张士诚会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但是如果它可以更明智一点,也许就不会走上与朱元璋对抗,而是合作的道路。
4、人生耻辱柱:变节求荣,惨遭杀身之祸!
与朱元璋为敌,不仅让军力受损,更重要的,则是他被扣上了"汉奸"的帽子。毕竟同为汉人,即便不合作,也没必要成为仇人。但张士诚的举动,让所有农民起义军寒了心,他的地位迅速下降。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