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内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第一人
核心提示:陈云不仅是中共党内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第一人,也是世界上以亲历者身份真实宣传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严峻境地。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民党蒋介石置民族危亡于不顾,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集数十万大军,于1933年9月对中央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艰苦卓绝的长征和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陈云作为中共六届五中全会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最年轻的成员,在这场决定着中国革命前途、民族命运的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的大搏斗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担负起指挥红五军团掩护中央红军转移殿后的艰巨任务
长征初期,红军行军的战略态势是:红一、红三军团做左右两路开路先锋,红九、红八军团保障左右两翼,中革军委两个纵队居中,殿后任务由红五军团担负。撤离前夕,党中央、中革军委决定给红五、红八、红九军团派中央代表,分别由政治局常委陈云及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凯丰担任。中央的安排突显了红五军团殿后任务的艰巨和对陈云的倚重。
随后,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找陈云谈话。朱德介绍了红五军团的情况。周恩来介绍了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参谋长刘伯承、政治部主任曾日三等人的情况,并郑重嘱托陈云:殿后有许多预料不到的事情,为全军整体利益,要作好牺牲的准备。中央派你担任中央代表,负责全军后卫,要果断处理紧急情况,加强对红五军团的领导。
这副担子对于此前从未有军队任职经历的陈云来说,实在是太重了。但陈云没有畏惧,毫不含糊地向朱德、周恩来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到红五军团后,陈云以顽强果敢的意志,有条不紊的风格,对部下体贴入微的魅力,稳定部队情绪,凝聚全军将士意志,艰难跋涉,日夜血战,先后完成掩护主力红军突破三道敌人封锁线的任务。陈云“作为后卫部队的政委,有责任设法保障后卫部队不落后,有时六天六夜不能睡觉”(《陈云文集》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中央红军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一场更惨烈的恶战即将开始。蒋介石判明红军西进战略意图,任命何健为“追剿”军总司令,兵分五路专事“追剿”红军。蒋介石在湘江以东部署包围圈,投入近30万兵力,自东向西收缩,企图以优势兵力在湘江东岸全歼红军。
红军已无任何退路,必须拼死渡过湘江。红五军团梯次布阵于湘江东岸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其三十四师掩护军团主力。因军委纵队负载甚重,行动迟缓,红五军团殿后掩护的战斗英勇惨烈。12月1日,红军主力渡过湘江,陈云也随红五军团军部过江。此时,西侧敌人已开始急速合拢,而红五军团部分部队仍滞留东岸与敌激战。陈云见状,果断派人过江给红五军团十三师师长陈伯钧等送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这是紧急关头,关系中国革命的命运,希望你们下最大决心,赶快拉过湘江。”(陈伯钧:《从第五次反“围剿”到遵义会议》,《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94页。)接到命令后,十三师连夜急行军45公里,抢在敌人合拢之前渡过湘江;担任红五军团后卫的三十四师被阻湘江东岸,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壮烈牺牲。
陈云与红五军团指挥员尽最大努力率领全军将士,完成长征初期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的艰巨殿后任务,并尽量保存了部队力量。红八军团严重减员,12月13日,中革军委命令红八军团编入红五军团。根据军委命令,陈云和刘伯承对红五、红八两个军团进行整编。
下一篇:民国上流社会约定俗成的拜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