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购买苏35 歼11平台升级潜力已挖掘殆尽
中国的歼-11B本身不存在国际销售条件,其基本任务是满足中国空军装备的需求。而歼-11B的研制过程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让中国的航空设计人员和工厂尽快适应先进战斗机的设计特点和生产制造难点。歼-11B的国产化主要面临两个难题:机体制造;设备替换。其中用国产航电、飞控替代俄国设备是重点,目前在各类军事杂志、网站上所看到的歼-11X所使用的几乎已经全部是国产武器,但是考虑到歼-11B应该没有对原苏-27SK的机体进行结构性大改,因此可以推测歼-11B没有能力挂载KD-88一类的重型弹药,而是主要用来维持空优。
根据院士丛书记载,中国首架自行装配的歼-11A于1998年首飞,而国产化的歼-11B在2000年就已经开始推进。按照中俄关于引进苏-27SK的合同,双方协议组装生产的苏-27SK数量应为200架,这200架飞机的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均由俄罗斯成套提供,当中国无法满足生产速度时,俄罗斯将提供成品飞机弥补差额。根据俄国媒体的报道,在合同签订后,中国利用引进的俄罗斯成品组装生产了95架苏-27SK,考虑到歼-11B测试机的消耗,推测俄罗斯按合同提供了100套组装散件,之后中国就拒绝继续引进苏-27SK的成品,甚至不再与俄罗斯谈判苏-27SK的升级改进型成品的引进。
中国空军先后装备了苏-27SK/UBK和苏-30MKK三个苏霍伊战斗机的主要型号,在国产化歼-11开始补充苏-27的规模后,补充苏-30MKK和苏-27UBK就成为新目标,随着歼-11B项目的推动完成并形成量产能力,双座型和多用途型的生产必将加速。按照目前的速度推测歼-11双座战斗/教练型和多用途型也已经进入逐步交付阶段,保守估计会分别于2015年和2020年形成规模战斗力。同时,歼-11B的研制成功还促进了中国舰载战斗机的开发。外形和苏-33非常类似的国产化歼-15的公开也证明了歼-11B项目在功能扩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中国为何要购买苏35 歼11平台升级潜力已挖掘殆尽
未来展望
歼-11B的整体技术水平只达到了中国国内21世纪初的水平,而歼-11B自立项至今也超过15年,国内战斗机相关技术和成品也已经跨上了新台阶,以歼-20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战斗机也已经进入频繁试飞的阶段。中国空军装备的苏霍伊系列战斗机数量相当可观,歼-11B的后续装备要求并不旺盛,而反倒是类似苏-33/苏-30MK一类的多功能战斗机更有市场。根据中国航空兵的发展规律,追求成熟的歼-11B在平台层面上的制约太大,在歼-11B上小打小闹的提升幅度很低,配套航空动力系统的发展潜力明显不足,整个平台的潜力已经基本挖掘殆尽。
中国为何要购买苏35 歼11平台升级潜力已挖掘殆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单纯的歼-11系列空优战斗机的产量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多用途的歼-16战斗机以及海军急需的歼-15战斗机,但是歼-11B的路还没有走完,最新的可靠消息称,沈飞开发了全新的歼-11D型战斗机已经定型并投产,更重要的是,歼-11D不仅仅是一款新开发的战斗机,同时还开发出相关的升级套件,可以使用套件对现有的歼-11A/B型战斗机进行升级改造,让空军现有的全部歼-11系列战斗机统一升级到歼-11D型的水平。在歼-20大规模形成战斗力之前,歼-11系列战斗机依然是祖国天空最强有力的守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