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医院首次亮相 现代设备“治病救文物”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现代史,故宫文物医院,治病救文物

  故宫的“网红”文物修复师们将从屏幕走进现实,传承千年的文物修复技艺也会与公众“面对面”。昨日,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初次露面,已开始执行“治病救文物”任务。

  修复师穿白大褂为文物“治病”

  南北向的一溜儿房子里,一条过道位于两排房屋中间,由白墙玻璃窗分割成近百平米一间的房屋,里面的工作人员穿着白大褂。近期,故宫文物医院落户故宫西河沿。

  文物医院里,书画、陶瓷、木器、漆器、百宝嵌、钟表、陶瓷、织绣、唐卡、壁画、油画等“生病”的文物,等待着修护和复制。

  其中,既有初次露面、色彩鲜艳的《弘历戏雪图》,也有光绪帝、同治帝穿过的天马皮(沙狐肚子上的白毛)和洋灰鼠皮(兔皮),还有养心殿佛堂中的“梅坞”匾等,全都躺在不同“科室”的“手术台”上,等待接受“治疗”。

  直接把文物放在“手术台”,是否会带来风化、腐蚀等危险?故宫文物修复师表示不必担心,“文物医院里的温度、湿度乃至灯光都经过设定,符合文物保护标准,文物看似裸露在外,却不会受到损害”。

  公众将可探秘文物修复过程

  “《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播出后,文物修复受欢迎程度明显提升。”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文物医院的设立也考虑到了公众需求,希望以“医院”这个接近日常生活的概念,进一步向大众传播文物保护理念。

  单霁翔介绍,故宫文物医院建筑长361米,建筑面积1.3万平米,地上和地下各一层,分为科技保护区、书画修护区等6大区域。功能上划分为文物科技实验室、文物修护工作室和文物保护管理与展示宣传3部分,合计45个工作单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

  今后,故宫文物医院将作为文物修复的常规展览场馆向公众开放。公众将可以预约观摩文物修复过程,与故宫的“网红”文物修复师们近距离接触。单霁翔希望,通过展示文物修复过程,观众能了解文物修复的科学性,体会文物修复者的“工匠精神”。

  ■ 看点

  现代设备隔空为文物“诊断”

  单霁翔介绍,文物修复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像患者到医院看病一样,不仅需要有传统技术的工匠进行经验性判断,也需要借助各类分析检测的仪器来诊断。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

  昨日,新京报记者在书画修复室看到,一幅卷轴“躺在”显微镜下接受“检查”,显微镜左侧的显示屏上,直接展示出了卷轴的“肌理”。

  工作人员介绍,这台“三维视频显微镜”设备,可放大至200倍。检测图案显示出的是卷轴画纸的经纬线,之后还能用软件测量其经纬线的宽度和画纸材质,如果古画上有缺失,“文物医生”就能从遗留下来的材料中寻找相似材质进行弥补。

  在青铜器“诊疗室”内,一个青铜器正在接受“诊断”。工作人员介绍,这一机器学名叫“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医院里的CT设备类似。将文物放在仪器上,就能“隔空”探测出制作文物所需的各种成分,在后期修复时能直接分析缺失处的材料。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