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进一样,六年级的王超也走了一年的山林小路。他印象里,那条路“是一种阴森森的感觉”--下雨时,雨水冲刷路面,一地泥泞,露出的石头布满青苔,一抬头望见的是密密麻麻的树,沿途有一些坟堆,但没有墓碑,听大人说,里面埋葬的是曾经在磨丁赌博欠钱的人。
从树林里“走小路”回家。
过去,穿行磨憨和磨丁之间的跨国小学生有30个左右。王超的两个姐姐也曾在磨憨上小学,“放学后一大群人一起走回家”,现在她们去了磨憨往北的尚勇中学和勐腊中学。
“居住在老挝、在国内上学的中国籍学生还有二十人左右。” 双拥小学校长李应海从档案袋里取出学生名单数了数,估算了一个数字。
跨国小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李应海意识到通关是个大问题。去年,他联系到磨憨边防站站长,希望能为这群小学生开通“绿色通道”。后来,磨憨边防检查站与老挝磨丁检查站协商, 决定双方同步执行在每月1日为跨国上学小学生加盖一对出入境验讫章,一个月内双方边防检查站凭校方提供的学生名单和所持出入境证件查验放行,孩子放学后,就算口岸闭关了也可以正常出入境。
在不用再走小路的日子里,李福开会守在老挝的国门口,等待接过境的儿子回家--尽管这里离家只有两公里左右的路程。
小进爬上父亲的三轮车里,风吹得紧,他把脸贴近了父亲的手臂。11月的磨丁,白天的阳光依旧热辣,车轮掀起的灰尘在刺眼的阳光底下胡乱舞动。
漂浮的“家”
2016年11月19日,老挝磨丁,王超一家在海诚公司提供的活动板房里留影。
这周五,王超回家的晚上,他住进了刚搬的新“家”--乳白色塑钢搭板建而成的简易流动房里,那是王开勇打工的公司提供的免费临时住所。
坐在薄薄的木板床上,王超斜睨着双眼数了数,到磨丁以后的几年里,他们一共搬家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