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外甥?亲爸爸?光绪和慈禧关系是有多复杂
相信看过《走向共和》的人,都对“亲爸爸”这个称呼印象深刻,难免会产生疑惑:为什么身为九五之尊、堂堂七尺男儿的光绪,偏偏以一个男性称呼来喊作为女人的叶赫那拉氏呢?
众所周知,咸丰帝去世后,两宫太后慈禧和慈安实行垂帘听政,联合奕䜣发动祺祥政变,把持了朝政。按照康熙以后不成文的祖制,当小皇帝年满15岁时,太后必须卷帘归政。1873年,同治帝亲政。可惜,慈禧对这个儿子过于宠爱,疏于管教,整天出宫寻花问柳,一年后就死于梅毒(官方称天花)。
可怜呐!这可是咸丰与慈禧的独苗,偏偏这颗独苗又没留下龙种,后继无人,红灯亮起。选择谁来接班,就成了当时一等一的大事。其实,摆在满洲皇族面前的无非两种选择:要么从下一辈(“溥”字辈)中选择一位过继给同治;要么从同辈(“载”字辈)中选择一位过继给咸丰,都符合礼制。
最终,慈禧选择了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其实,第一种选择必定被慈禧所抛弃,因为那样她就变成了太皇太后,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虽然也有先例,但为数极少。(吏部主事吴可读极力主张第一种选择,后来在同治葬礼上“尸谏”西太后,然并卵,慈禧对权力的痴迷非一般人所能理解!)而同治同辈中人,只有光绪与咸丰、慈禧的血缘关系最近。光绪父亲奕譞是咸丰的七弟,母亲则是慈禧的妹妹。所以,光绪既是咸丰的侄子,也是慈禧的外甥。双重亲近,就使光绪成为最合适的人选,而且他当时只有5岁,完全符合慈禧垂帘听政、独揽大权的要求。
实际上,咸丰的六弟奕䜣也有一个儿子,名叫载澂,年龄与同治相当,理应也是当时皇帝的有力竞争者,但就是他带着同治逛遍了八大胡同,所以,直接被排除在外了。
光绪,就这样坐上了皇帝宝座!
或许是自己亲生儿子的去世对慈禧打击过大,她对光绪的管教相当严厉,可以用全面管控来形容。而慈禧既然再次垂帘听政,大权在握,所以处处都彰显自己的权威,称呼也是其中之一。慈禧的地位相当于太上皇,而在历史上太上皇只能由皇帝的父亲享有,所以她喜欢听光绪用“爸爸”这个男性称呼来喊自己。至于要在“爸爸”前面加上“亲”字,是因为慈禧和光绪之间乃是亲上加亲。慈禧曾经说过:光绪皇帝的父亲就是醇王,他的母亲,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的儿子,就跟我亲生的一样。在宫中居住过两年的德龄就在《清宫二年记》中说,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以男称。她曾亲耳听到,光绪每次向太后请安时都要说:“亲爸爸吉祥!”(据说,是李莲英暗示光绪用这个称呼。)
正是这种无所不在的控制,让光绪心中的怨念越积越深,这才有了后来借助维新变法之机进行夺权的政治豪赌,未曾想,最终换来的却是一碗带有砒霜的酸奶,一命呜呼!
据为光绪帝写《起居注》的恽毓鼎回忆说,当时慈禧得了痢疾,连续几天拉肚子,他听说光绪面露喜色(野史上说,光绪在自己屋里摆满了钟表,拼年龄。),很是生气,说“我不能先尔死”。随后,慈禧赏赐光绪一碗“塌喇”(酸奶),光绪喝后肚子疼得不行,当时有个御医叫力钧,人很实在,真就开方子治病,结果慈禧知道后说力钧怎么还不死,吓得他赶紧装病,把鸡血滴到痰盂里,假装咳血,逃出宫去。没多久,慈禧就下旨,让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上书房读书,授载沣为摄政王,第二天光绪就去世了。慈禧和载沣说,以后所有军国大事还是要经过她的训示,其实就是要故技重施,掌握权力,结果没想到自己也紧随光绪其后,相隔一天就去世了。
祥说:近年来,有学者从大家长及女性心理角度分析,认为慈禧归政光绪乃出于真心。从上面选继承人的过程就可看出,这种说法恐怕站不住脚。慈禧作为女人并不幸福,政治和权力就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寄托。野史上说,光绪主持变法期间,荣禄曾去颐和园看望慈禧,当时慈禧正在扎花,他就拍马屁说,老佛爷花扎的真好啊,结果慈禧长叹一声:往后啊,我也就只能扎花了。慈禧的惆怅由此可见一斑!她是政治女强人,一旦没了政治可以玩耍,整个人都感觉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