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武统台湾”声音为何不断上升?
香港日前刊出题为《拥护“武统”声音为何不断上升?》的署名文章指出,大陆民众拥护“和统”还是“武统”,是民众对于两岸现状基于自己切身认识的舆情表达。 解决问题的“钥匙”显然还是在台湾一边。台湾首先应该放弃美日援台的幻想;其次应该放弃“机舰自造”的尝试。台湾最后的正确道路就只有一条,只有放弃“台独”,与大陆展开和谈,也就是回到“九二共识”才是唯一的正途。
作者指出,当前,大陆民意中“和统”和“武统”声音俱高,乐观地说,说明台海和平仍有希望。台湾民众还是要努力,不断促成和解成为岛内主流民意,边缘化“台独”论调和做法,这才能消弭大陆民间“武统”的声音。两岸和解的钥匙在台湾手中,但愿不切实际的绿营民众能早点醒来。
笔者上周参加全国台湾研究会主办的第九届两岸青年学者论坛,发现台湾部分青年学者有一个误区,喜欢纠结于询问大陆民意到底是拥护和平统一的声音高,还是拥护武力统一的声音高。这个误区实际上是对大陆近年来民意的表达不是很了解。“和统”和“武统”,作为两种不同的统一方式,可能最后是需要中央决策高层拍案定夺;但大陆民众拥护“和统”还是“武统”,恐怕是民众对于两岸现状基于自己切身认识的舆情表达。
“和统”与“武统”是两种相对对立的方式;但若是进行严格的定义之辩,可能为了统一,二者还是可以存在着某些交集。最终和平的实现不代表过程中军事力量未曾发挥作用。今年1月,海协会原副会长王在希提出“北平模式”解决台湾问题。历史上的“北平模式”实际上是先有“围城”之举和“天津模式”之惨烈,然后才有傅作义痛下决心与共产党谈判,最终北平和平解放。所以,若是这样的最终统一,大陆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的。但现在的民进党会放弃“困兽之斗”吗?近日蔡英文登上潜艇大喊“潜舰国造”,并希望“在8年内造出第一艘潜舰,10年内服役”,恐怕就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注脚了。
中国大陆民间声音拥护“和统”还是拥护“武统”,到底哪方面多一些呢?这个问题设计实际上是有疑问的,就是假设民众进行“投票”(或民意表达)必须进行“二选一”。而现实情况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类群体,对于“不同条件下”的两岸关系,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条件变化,选择也是在变化的,并且条件才是自变量。概言之,拥护“和统”,是因为对于两岸和平发展有信心,认为两岸通过持续的交流交往最终可以实现和平方式的国家统一;拥护“武统”,是因为对于两岸和平统一无望,认为两岸交流交往已经很难改变台湾“走向独立”,所以不得不采取最激烈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
所以说,与其纠结于大陆民意到底拥护“和统”还是拥护“武统”多一些,不如思考,到底哪些因素会导致大陆民意发生波动?解决问题的“钥匙”显然还是在台湾一边,台湾方面需要反思的至少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马英九时期(尤其是2014年“反服贸”之前),大陆拥护“武统”的声音是很弱,弱到几乎听不到的?马英九时期两岸交流可谓是柳暗花明。从陈水扁时期的“急独”不断挑衅大陆,到马英九时期迅速走向和解,人员往来和经贸联系密切,甚至到后来两岸民间均有探讨“和平协议”的签署和“九二共识”下两岸现状的重新定义,这一切将两岸“和”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可惜这些民进党是不愿意接受的。蔡英文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和平友好的现状不断地被打破。
从马英九到蔡英文,台湾方面的两岸政策发生了“大逆转”。所以说,台湾一边始终存在着高度的政治不稳定性和两岸关系的不稳定性,这如何能让大陆民意放心?近日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提出重新反思马英九,认为“马英九8年没解除两岸敌对状态”是需要检讨的,这一点笔者不能认同。马英九的错误在于“各表”和“不统”迎合了“偏绿”的部分民意,但我们不能说,马英九创造了“偏绿”的部分民意。和平协议你签或者不签,“偏绿”的部分民意都在那里,这是从李登辉到陈水扁持续推动“去中”造成的“顽疾”,指望马英九一人之力将其消除,不仅高估马英九及其团队,而且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很不现实。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事件让大陆民意开始警觉?最终拥护“武统”的声音不断上升?近年大陆对台民意中恐怕有两个失望情绪是台湾方面应该重视的。一个是我方不断给你释放红利,你最后却大叫“无感”,大陆民众好伤心。台湾岛内各阶层“分蛋糕不均匀”最后却将责任归结为“提供蛋糕者”的不对,这是很荒唐的逻辑。三年前的“反服贸”,学生围占“立法院”,认为服贸协议存在黑箱,呼吁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这是对大陆善意冷冰冰的回应,严重地打击了大陆对台释放善意的积极性。另一个是,我方在这边热切呼吁“两岸一家亲”,你在那边不断搞“去中国化”,“批蒋”,“批孙”,甚至“批孔”,造成台湾青年对中华认同的减弱,有些民进党人却支持恢复日本神社,两岸到底是要修复脆弱的信任还是要不断走向更疏远的离心离德?以上大陆善意遭到了冷回应和台湾绿营不断推动两岸文化心灵的排斥,恐怕是大陆民意警觉的根本原因。
第三个问题,台湾方面未来如何做,才能消弭大陆民间武统的声音?台湾是否“做”是一个态度问题,但了解“如何做”则是智慧问题。大陆官方的对台政策,一定是以强大的民意为支撑。现在民意显然又受到了台湾岛内情势发展的影响。
台湾首先应该放弃美日援台的幻想。不要认为美国和日本会为了“台独”“火中取栗”,美日两国的利益算计精明得很,台湾可以当“马前卒”,甚至可以当“炮灰”,但美日与台湾不是对等的关系,所以,台湾不可以要求美日为你对等“卖命”。
其次,台湾也应该放弃“机舰自造”的尝试。耗费大量资金不说,单从技术的可行性就有很大的疑问。难道台湾当局还以为现在是经济大繁荣的时期,可以屡次试错、任由挥霍吗?
所以,台湾最后的正确道路就只有一条,只有放弃“台独”,与大陆展开和谈,也就是回到“九二共识”才是唯一的正途。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时间已经不在台湾一边。谈得越早,对台湾越有利,谈得越晚,台湾越被动。想一想1946年国共和谈和1949年的国共和谈,两次和谈国民党的“要价”能一样吗?
本月初,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的表态引起了台媒的热议。张志军提到,“‘台独’之路走到尽头就是统一。但是那样的统一方式一定会给台湾社会和民众带来伤害,他们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台湾各界需要和大陆一起筑起一个反对和遏制“台独”的铜墙铁壁,只是这一点目前在台湾社会远未达成共识。台湾社会希望两岸和平发展,又不愿承受针对“台独”“刮骨疗伤”之痛,甚至还不断继续推进“去中国化”,这难道不是“南辕北辙”吗?当前,大陆民意中“和统”和“武统”声音俱高,乐观地说,说明台海和平仍有希望。台湾民众还是要努力,不断促成和解成为岛内主流民意,边缘化“台独”论调和做法,这才能消弭大陆民间“武统”的声音。两岸和解的钥匙在台湾手中,但愿不切实际的绿营民众能早点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