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克南京后 此地仍由国共两军同站双岗?

  核心提示:路上,刘志诚看到,一如早晨达成的协议,每个哨位上都是由两名士兵值勤,一名是身穿解放军军装的战士,手持钢枪,另一名是衣着国民党军军服的拱卫队员,徒手站立,他们相向而对,配合得很好。国共两军和平衔接、同站双岗、共同护卫中山陵的奇特景象,在国共两党的历史上,实为罕见。

 
历史揭秘,历史趣闻,中国现代史,解放军攻克南京,共两军同站双岗

  中山陵 资料图

  众所周知,南京东郊的紫金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陵寝——中山陵所在地。南京刚刚解放时,城内外秩序混乱,中山陵能否得到和平交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否保护好中山陵,意义重大,可谓举国关注。因此,中共中央和总前委对此都非常重视,在攻克南京前后,给部队部署了一项鲜为人知的重要任务:一定要严密保护好中山陵……

 

  不放一枪和平接管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达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都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附近还建有音乐台、光化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行健亭、永丰社、中山书院等附属纪念性建筑,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不仅寄托了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孙中山先生的崇高敬意和缅怀之情,而且都是建筑名家之杰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1929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为孙中山先生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奉安大典,孙中山从此长眠在紫金山上。为了保护中山陵的安全,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山陵拱卫大队。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兵临南京城下,曾用大炮轰击中山陵。为阻击日军侵犯,拱卫大队共有26名队员英勇捐躯。

 

  1945年南京光复后,国民政府重新修缮了中山陵,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卫大队。

 

  1949年初,随着辽沈、平津、淮海3大战役的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锋开始剑指长江南岸,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1949年4月20日,国共和谈正式破裂。当夜,毛泽东和朱德向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渡江作战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以雷霆万钧之势,从江西湖口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上,开始连夜强渡长江天堑,一举突破了国民党苦心经营并大肆吹嘘的“陆海空立体防御”的长江防线。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宣告覆亡。

 

  4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三十五军一〇五师三一五团前卫营二营在该团副政委刘志诚和石副团长的率领下,奉命从南京追歼南逃的敌人。他们进挹江门,过鼓楼,当行至新街口时,刘志诚隐约看到了街中心矗立的孙中山的铜像,不由肃然起敬。

 

  部队从新街口转向东,沿中山东路行至中央医院门口时,天已大亮,部队停下来休息。刚坐下不久,侦察员前来报告,中山陵门外还有国民党一部分部队未走。他们准备立即追赶上去,消灭他们。此时,刘志诚忽然想到,附近就是中山陵,攻克南京前首长就交代过要注意保护好中山陵,特别是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还给部队写下了“保护中山陵”的手令。于是,他紧急命令部队,不弄清情况,不得擅自开枪。

 

  经过了解,得知这部分国民党部队正是中山陵的拱卫大队。刘志诚和石副团长都意识到,拱卫大队是一支特殊的武装,是负责警卫孙中山陵墓的,并不同于国民党参加内战的一般军队,因此绝不能轻易动武。他们原本认为,拱卫大队负有特殊使命,又在此守卫多年,通过谈判让他们交出拱卫权一定非常艰难。

 

  没想到,他们与负责管理中山陵的代处长范良和拱卫大队大队长王全一接触,就顺利达成了协议:解放军分别进驻中山陵和明孝陵、灵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卫大队把枪支弹药造册交给解放军,接受解放军的改编,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就这样,解放军一枪不放就和平接管了中山陵。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