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将大总统让与袁世凯后曾一个月与其晤谈十三次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董三福,原题:《孙中山逗留北京不到1个月,竟同袁世凯晤谈30次》
从德胜门沿德昌路向北直行11公里,就来到了北五环外的清河街道办事处地界。清河街道位于海淀区的东北部,与昌平区交界,历史上可是鼎鼎大名,金称清河馆,元称清河社,明称清河店,清称清河镇,是北京城通往居庸关的必经重镇,出入北京城的第一道门户,元明清三代都有重兵把守,现在仍保留着列为首都文物保护单位的“汉代古城遗址”和明永乐年间的“广济桥”。但这儿有三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曾经莅临视察的历史遗迹,却一直鲜为人知。让我们按照孙中山先生在清河视察的足迹一一道来:
清河火车站是中山先生清河之行的第一站。作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11年前修建的京张铁路上的重要一站,建于1905年的清河火车站老站房是中西合璧的6柱5间式站房,中间3间为候车室,外部为券门。后来,随着车站的改造,站房外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处拱券门已被堵死一个,另外两个加装了门窗改为现在的售票处,但拱券的轮廓依旧显然,“清河车站”四个红色的题字据说还是建站时题刻的,可惜不知道是谁题写的了。
清河大楼是中山先生清河之行的第二站。清河火车站东南2公里位于小营西路北侧的清河大楼之名来自清末民初一座上百米长两层楼高的水磨青砖灰瓦白灰勾缝的古建筑,这是一所建于清末的军官学校,原名是保定军校清河预科(当年报纸记载为陆军第一预备学堂)。它早于著名的黄埔军校,曾为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军事人才,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团长关敬陶就毕业于清河军校。七七事变后,华北伪陆军军官学校于1939年10月,迁至校内, 成为伪军下级干部的养成所。居民李先生回忆说,1949年后,清河这个地方还很偏僻,老军校地界内驻扎着一支部队,部队家属就住在清河军校改建的宿舍里,宿舍的地面是厚厚的纯木地板,军校建筑是二层楼房,楼层有长廊连接。后来,这个地方驻军规模慢慢扩大,原来的两层楼房被拆除了,建成了新的营院,但清河大楼得以名存。现在军校遗迹仅存的,是因为充当与清上园小区的院墙而幸运地留存下来的,依然能够看出高大的有着清晰的拱形门窗的一段青砖残墙。
清河制呢厂是中山先生清河之行的第三站,并在建于1908年的溥利呢革公司办公楼前留下清晰的身影。这座办公楼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四周有回廊,门窗设计具有欧式风格,因为它保存相对完好,已经被列入海淀区文物登记单位。清河制呢厂原名溥利呢革公司,是中国毛纺业的摇篮,是官商合办的中国第一座毛纺厂,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办,任命候补道员谭学裴为首任总办。当年招股投资白银60万两,规模为粗纺走锭纺纱机12台计4800枚,织机58台,以及其它设备共180台,全部由英国派马公司进口。1908年在清河镇动工兴建,占地160余亩,建房280余间,1909年4月18日开工生产,有工人300余人,月产粗纺呢绒数千码,产品均系供应军队所需的粗军呢和军毯。经历清王朝、中华民国、日伪统治时期,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再次接管。她的建立不仅是北京毛纺工业的开端,也是北京近代纺织工业的开端。
当时孙中山先生在清河的视察具体的时间究竟是哪一天?具体行程又是如何安排的呢?据1912年出版的《申报》和《孙中山年谱长编》等史料记载,“9月6日早晨九点,孙中山乘袁世凯预备的专列火车从前门站开赴张家口视察京张铁路,11时到南口……9月7日上午十点半抵张家口……9月8日上午十时,由南口开车,十二时至清河织呢厂,总办登车欢迎。其时大雨淋漓,车旁伫立各界人等衣为之湿。总办备有车轿10余乘,马十余骑。孙先生及从者冒雨行道,经陆军第一预备学堂,校舍宏畅,校长某亦欢迎于道左。移时至织呢厂(原文如此),招待员排立门之左右,国旗飘扬于厂之四围,红灯满室,孙先生与总办同至织呢厂参观。孙先生阅时,工人较平日纺织为更力,若借此以欢迎孙先生,孙阅毕随至会合厅午餐,三时登车回京。”
可见,1912年9月8日,孙中山先生在清河视察共计三个来小时,先后视察了京张铁路清河火车站、清河军校,重点考察了清河制呢厂。据考证,孙中山先生亲临溥利呢革公司视察参观时,工人们在办公楼前扎起一座牌楼,两旁贴着一副大对联:“恭祝民国万岁!”“欢迎孙中山先生!” 工人们参加了欢迎仪式,并听取了孙中山先生的讲话。他说:“你们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要成为现代化的工厂。”当孙中山先生来到机织车间参观的时候,机织工人热情地为他表演。北京三羊毛纺集团档案室至今还保留着1912年孙中山参观溥利呢革公司的历史照片。这张珍贵的照片上孙中山着黑色外衣,戴黑色礼帽,着白色衬衫,系深色领带,照片上共有近50人。
孙中山先生为什么到北京?为什么到清河参观呢?经考证,大致情况为:孙中山先生1912年8月24日抵京,在北京逗留了近一个月,同袁世凯晤谈十三次。每次谈话自下午四时至深夜,有时竟一直谈到次晨二点钟,晤谈非常融洽。中山先生打算“专求在社会上做成一种事业”,即建筑铁路的事业,并于9月9日,正式接受袁世凯政府的任命,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立志要在十年内修筑二十万里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成为“全球第一强国”。为了这一目的,他在解职临时大总统后第三天,就开始周游各省,进行调查访问和参观,反复宣传他的民生主义和建设国家的设想,阐述兴办实业、发展铁路的政策问题,希望中国能够富强起来,人民得到幸福。所以,孙中山先生到北京视察京张铁路和代表着当时比较先进的工业发展水平的清河制呢厂也就不难理解了。
沧海桑田,中山先生的夙愿实现了吗?笔者了解到,现在的清河火车站即将随着京张高铁的开建,变身为京北枢纽车站,但百年老站不会被拆除,将作为景观保留在新车站旁;名存实亡的清河大楼已经难寻军校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为共和国“杀手锏”的火箭军司令部昂然矗立在其旧址之上;百年清河毛纺行业已经整体搬迁平谷,原址变为大型的橡树湾高档商品住宅区,清河街道正在积极协调对制呢厂办公楼进行修缮保护和利用,将其打造成地区历史文化的展示中心,用以传承清河的历史。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驻足清河,凭吊伟人,寻觅历史的遗迹,不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快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