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遇害案初解盘
12月19日晚,俄罗斯驻土耳其大使卡尔洛夫(AndreïKarlov)在出席当代艺术中心俄罗斯图片展开幕式并致辞时,被当时并不当班的土耳其警察阿尔廷塔斯(Mevlüt MertAltintas)连开数枪击伤,随后不治身亡。
事发当时,62岁的卡尔洛夫正出席在安卡拉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俄罗斯图片展开幕式并致辞,现场有很多嘉宾、媒体人、工作人员和闲杂人等,也有警察和保安。阿尔廷塔斯并不当班,但在这样一个公众性活动中,他轻易混到正在致辞的大使附近,右手持枪射击,左手手指指天(这是原教旨逊尼派“认主独一”的手势),据现场视频和众多目击者证实,枪手同时高呼“你们在阿勒颇杀死我们,我们在这里杀死你”和“阿拉胡阿克巴(真主伟大)”等口号,随即被警方击毙。
事发后第一时间,安卡拉市长高克赛克(Melih Gökçek)就在推特账户上公开指责事件“可能是葛兰(FehtullahGülen,流亡美国的土耳其民族主义政治家,被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Erdogan指为‘7.15’未遂政变‘幕后黑手’,但迄今没有任何确凿证据证实这一指控)所指使策划”,随后一些土官方媒体也沿用这一说法,而葛兰本人对此则断然否认,并很快谴责枪击事件为“暴恐行为”。鉴于近年来埃尔多安习惯于将境内各种暴恐或其它突发事件和自己的政敌联系起来,借以通过“反恐”整肃异己,一步步巩固个人在土耳其的绝对权威(多次以“反政变”为由清洗军官团,以“反政变、反恐”名义“搞臭”原本是政治盟友的竞争对手葛兰,以“反恐”名义打压合法政党、议会第四大党土耳其人民民主党HDP,就在不到10天前的12月10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发生连环爆炸案,尽管出面宣称负责的是土耳其库尔德“小众”极端组织“库尔德斯坦自由猎鹰”(TAK),却并不妨碍埃尔多安借机把HDP几乎所有在国内的重要活动分子和领袖都“反恐”了一回——虽然直到今天也拿不出什么HDP和连环爆炸案有染的真凭实据),因此“枪击案葛兰指使说”恐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从俄方并未接茬和埃尔多安政府、外交部随后正式声明中未曾点葛兰之名可知,“葛兰说”不但缺乏说服力,且在“涉外”的特殊背景下很难变成埃尔多安借题发挥的“大题目”。
土境内近来治安状况恶化,各种恶性暴力事件频发,相对而言,老牌的库尔德工人党(PKK)基本针对土政府及军警目标,不热衷攻击平民目标,更绝少招惹和自己并无恩怨的外国目标;TAK之类的库尔德“小众”群体近年来针对平民的暴恐袭击明显增多,但这类组织政治、族群色彩明显而教派色彩淡泊;此次枪手在大庭广众之间、众目睽睽之下,在瞬间传遍全球的视频前,用语言和手势淋漓尽致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瓦哈比原教旨主义)和倾向(同情阿勒颇反政府势力,仇视俄罗斯和大马士革当局),其瓦哈比极端分子的身份应毋庸置疑(这种在内行眼里一目了然的“身份表明”如此迅速传播,也是埃尔多安未“照例”过多借题发挥的原因所在),但他究竟是“独狼”或“自干绿”,还是“有组织有背景”,此次行动究竟是蓄谋已久精心策划,还是“即兴所为”,如果真的是“有组织有背景”,此人的“幕后黑手”究竟是“伊斯兰国”、“基地”,还是如今更名为“征服叙利亚阵线”(JabhatFatehal-Sham)的前“胜利阵线”(Al-Nusra),则仍然需要排查——因为上述几派在叙利亚暨阿勒颇地区纵横捭阖,时友时敌,却都是如假包换的瓦哈比原教旨派系,都可能喊出“12.19”现场的口号,做出枪手所做的原教旨手势。
事发前叙利亚阿勒颇战事刚刚告一段落,而在帕尔米拉、拉贾和T4空军基地等地局势依旧犬牙交互、错综复杂,此次突发事件尽管背景尚待查核,但凶手行凶时高呼“你们(指俄军)在阿勒颇杀死我们,我在这里杀死你”、“阿拉胡阿克巴”的声音,却通过视频传遍全球。这一事件会否影响叙利亚局势,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焦点之一。
从目前情况看,两国政府都竭力避免事件对彼此间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协调、合作构成冲击:事发后不久埃尔多安就和普京通话,涉及话题除枪击案善后,恐还包括两国关系及叙利亚问题,而俄土伊三国外长原定在莫斯科有关土耳其暨阿勒颇事宜的磋商也如期举行,俄土两国政要更在24小时内不断重申“事件不会影响两国关系”。
尽管两国间21世纪最激烈的冲突发生在土叙边界,但此一时彼一时,如今双方最重要的利益共同点也在叙利亚:对俄而言,保住海外唯一军事基地和中东-东地中海仅有的落脚点意义重大,没有土耳其的合作,俄在叙境内的军事行动将缚手缚脚,相反,如果土耳其给予配合,则俄不仅在前线可以放开手脚,海、空通道也会变得畅通(海上可从黑海穿越土耳其海峡直抵叙利亚沿岸,空中运输机可假道土耳其领空);而对土耳其而言,“7.15”后土已向叙境内有限出兵,空喊五年却一直是画饼的“安全区”在某种程度上已成既成事实,倘没有俄方的睁一眼闭一眼,也是随时“一拍两散”的。
不仅如此,俄土两国分别因乌克兰危机和对“7.15”事件的处理,遭到欧美普遍批评、谴责和施压,外交、经济、地缘政治等方面不同程度陷入被动、孤立,“抱团取暖”是普京和埃尔多安两个政治老手必然的“互利”选择,自然绝不容“12.19”事件搅局。事发后一些国人高呼“闹大了”,认定“战斗民族”会“饶不了土耳其火鸡”,在俄土迅速为事件降温后又有人讥讽俄罗斯“飞行员死了不打、大使死了也不打”是“认怂”,很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把事情看得太过简单了——俄土两国为敌数百年,彼此间知根知底,如今这样心照不宣地“冷处理”,无非因为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很多人正盼着他们现在掐起来,而倘果真如此,损失最大的不是别人,正是俄土两国。
如今两国已达成协定,俄方将介入土方针对“12.19”事件的调查,不论调查结果如何,土方都会竭力尝试借此口实继续打压异己,而无法在土境内实施报复的俄方则多半会迁怒于叙境内反俄势力,并加大在叙利亚的“反恐”武装干预力度(打引号是因为届时被“反”的未必只有“恐”),而双方都会小心翼翼地尽可能不触犯对方在叙利亚的实际利益。
那么,俄罗斯和土耳其间的“蜜月”会否被打破——既然大使遇害都撼动不得?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俄土是绵亘数百年的政治、地缘战略敌手,在许多根本利益问题上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将注定两国很难做“永远的朋友”,但在近期,可能打破这一“互利合作格局”的变数恐只有一个。
如前所述,俄土两国迅速“忘记”去年“12.10”的坠机之痛“抱团取暖”,是因为两国都被欧美孤立、冷落,不得不同病相怜,倘若其中一方摆脱这种格局,“利益的联合”就很可能出现裂痕。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1月就将宣誓就职,由于他是政治“菜鸟”,其外交、地缘政治和全球战略思路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届时他会否和俄土两国中的某一国缓和关系、如果会,将选择和哪一国妥协,对俄土合作关系所产生的震撼,都将远大于“12.19”枪击案,大于卡尔洛夫大使的死,甚至大于阿勒颇所发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