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大规模使用“生化武器”导致罗马帝国的崩溃

 

  “伤寒”不是伤寒

 

  匈奴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当时人称之为“伤寒”。这种“伤寒”有两个病征:一是患者身体有斑瘀(所以称为“伤”);一是因发高烧而苦寒(所以称为“寒”),死亡率非常高。东汉末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中就悲痛地说:“我的家族人多,有二百余口人,但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就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没有条件注射疫苗的非洲,伤寒的死亡率最高也只有10%,这同汉朝的伤寒病很不一样。

 

  那么汉朝人所说的伤寒病究竟是什么疫病呢?我们来看这几点细节,一个是匈奴巫医的下“蛊”,这“蛊”可以污染牛羊和马却并不会让它们发病;另一个是此病基本未过长江;还有就是自公元1世纪至4世纪的前后数百年间,“伤寒”瘟疫在中原地区反复发作。根据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推断这个伤寒病就是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流行性出血热,是由动物(特别是鼠类)传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于主要是老鼠传播,长江阻隔了老鼠南下,因此此病基本未过长江。由于老鼠捕杀不绝,因此其体内持续隐性感染的病毒造成瘟疫反复发作;而匈奴巫医所下的“蛊”则很可能是老鼠的粪便。

 

  魏晋“疯”流

 

  瘟疫疾病加上战乱兵灾,还造就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文化现象,那就是“魏晋风流”。我们现在看到魏晋时期许多文人名士轻裘缓带着宽衣,放荡形骸穿木屐,总会认为这是逍遥高逸的表现,却不知这是吃药的缘故。史载魏晋时期人们为了医治和预防伤寒病,常会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汤药。五石散作为药酒具有发汗的功效,因此即使在冬日,服药的人也会皮肉发烧,穿得少自不用说,而且若是穿着紧身的窄衣服还会把皮肤擦伤,于是非穿宽大衣衫不可。脚上也是一样,穿鞋袜很容易磨破脚皮,因此以屐代鞋是不二的选择。

 

  除此之外,为避疫疾传染,当时许多士人远避人世寻找净土,于是顺带着流行起了寻找大自然的风尚,导致山水诗及山水文学的兴起。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