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治污逻辑:被发现了才是污染,没发现就只是日常

  今天也有好几家媒体发文批评这种“治理污染靠舆论倒逼”的怪现象。确实,我们真的见了不少这种“偶然曝光——舆论发酵——官方回应”的治污模式。

  类似的事情有演员袁立发微博曝光云南多地把垃圾倾倒进怒江、知名博主发微博揭露临汾二氧化硫爆表之类的,官方的回应和举措就像陀螺,不用骂声鞭打一下,是不会运转起来的。

  今年1月,临汾二氧化硫多日爆表

  但是NGO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的向春在谈他们是如何发现、反应、揭露这次渗坑污染时,提到的另外一些细节细思恐极——

  我们只看到了、也只能看到那些曝光成功、得到重视的污染问题,那些被忽视、被拖延的微小声音,又有多少?

  这次当地政府回应得这么快,向春自己都很惊讶,因为以前反映污染问题,最长能拖个半年。

  这次的事情要不是发生在首都所在的华北和雄安新区的不远处,要不是在微博得到了几万的转发,能不能这么迅速地得到回应还要打个问号。

  而且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毕竟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机构,有一定发言权,环保部门都愿意听他们反映情况。但是普通人想说点什么就没那么容易了——

  向春表示,很多人向他们举报环境问题之前其实已经向环保部门反映过,但是得不到回应和解决。

  “微博治污”不是你想就能成。普通人的微弱声音,几乎不可能换来足够的重视和高效的解决。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位于河北唐山的松汀村,号称“雾霾源头”。经过媒体探访后,现在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被钢厂包围的、烟霾蔽日的村子过着非人间的生活,但报道之前,没有人知道那里的老人曾上访,要求搬迁远离焦化厂、污水厂,也没有人为他们实现愿望。

  “先曝光再治污”其实已经是病态的解决方法,这么一看反而已经算是很理想的妥协,因为能真正得到曝光根本没有那么容易。

  没话语权的人只能习惯于忍受污染,这是我们渐渐发现的潜规则。北京有强势的精英让整个国家听到他们的呐喊,习惯了二氧化硫爆表的临汾人没有,河北的贫困小县城没有,在被强酸废水渗透的土地上生活的人没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