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结构正呈现以下五大变化发展趋势

 

  在大资管行业中,私募投资基金和证券基金期货非公募资管规模的大幅增加,两者在大资管行业中的规模占比也在逐年显著提升。私募投资基金的规模占比从2013年的2%大幅增至2016年的8%;证券基金期货非公募资管的规模占比从2013年的18%升至2016年的29%;而保险公司资管、信托公司信托计划的规模占比却逐年显著下降,分别从2013年的20%、27%降至2016年的14%、16%;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占比则相对比较稳定,始终维持在25%。

 

  证券基金期货非公募资管,又可以细分为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基金管理公司普通专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产品、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在证券基金期货非公募资管中,证券公司资管产品规模占比逐年显著下降,从2013年的70%大幅降至2016年的51%;基金子公司专户产品规模增长迅速,规模占比从13%大幅增至30%;基金公司专户产品规模占比相对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18%左右;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资管产品规模相对较小,规模占比不足5%。

 

  家庭金融:金融资产、负债分别以银行存款、中长期贷款为主,家庭杠杆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近年来,中国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除了配置房产、黄金等实物资产外,以家庭为单位的住户部门也在加大金融领域的资产配置,家庭金融正成为中国金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金融资产主要由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股票投资和公募基金四部分组成,家庭金融负债主要由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组成。

 

  2013-2016年,中国家庭主要金融资产呈逐年增加趋势,从2013年底的64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9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在家庭主要金融资产构成中,银行存款的比重虽然逐年下降,但在家庭金融资产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2013年底的72%小幅降至2016年底的64%,远超美国家庭的银行存款比重(约为16%);受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波动影响,家庭持有的银行理财产品、股票和公募基金产品的比重均出现先升后降式变化,但整体仍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家庭主要金融负债从2013年底的20万亿元增加至2016年底的3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增幅超过家庭金融资产。家庭金融杠杆率(家庭总负债/家庭总资产)从2013年底的31%大幅升到2016年底的35%。在家庭金融负债构成中,中长期贷款比重逐年上升,从2013年底的65%稳步升至2016年底的71%,短期贷款比重逐年下降,规模占比从35%降至29%。

 

  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家庭通过增加住房按揭贷款(体现为家庭中长期贷款)的方式加大对不动产的配置,导致家庭中长期贷款大幅增加,短期贷款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家庭金融负债结构的变化趋势表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繁荣导致家庭加大长期资本支出(用中长期贷款占比反映),对即期消费(用短期贷款占比反映)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或“替代效应”。

 

  当前中国金融结构呈现出的五大变化趋势,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背景下,经济金融化、金融证券化的必然结果。在看到中国金融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金融结构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一是金融结构仍以债权类资产为主,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的杠杆率普遍较高,综合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建议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实体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提升金融结构中的股权类资产比重,有效降低实体企业的杠杆率和融资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大资管行业迅猛发展、快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多层嵌套、杠杆不清、名股实债、监管套利等问题,显著加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建议加快统一资产管理类业务的监管标准,采取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基于产品类型和业务属性,确定行为规则和监管主体,实施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强化监管的统筹协调。同一类型的资产管理产品适用同一监管标准,实现“同一业务、统一监管”,减少监管真空和套利,推动资金“脱虚向实”。

 

  三是在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过程中,家庭利用中长期贷款加大对房地产的配置,既增加了金融风险隐患,又削弱了即期消费能力。

 

  建议严控家庭中长期贷款增速,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变化。既可以防范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引致的金融风险,避免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带来的“踩踏效应”,又可以释放居民即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提振社会消费信心,消除居民长期资本支出对即期消费的“挤出效应”。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