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散文家杨朔的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有哪些
当代散文家杨朔的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有哪些
杨朔是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其父杨清泉为清末秀才,在家庭影响下,杨朔从小勤奋好学,一生创作成就巨大,其散文最为突出。他的代表著作有《荔枝蜜》、《蓬莱仙境》、《雪浪花》等,那么,小编带您去了解一下杨朔的个人资料以及他的作品有哪些?
杨朔,男,1913年生, 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 他的作品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月黑夜》和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49后曾任中国作协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后,杨朔被中国作协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杨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但均遭拒绝,绝望中于1968年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尽。杨朔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语言生动平易,有较浓厚的民族特色,被认为是建国初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这也是最早反映中国铁路工人参加抗美援朝斗争的一部中篇小说。
阳朔解放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同时写了大量散文。代表作品有《荔枝蜜》、《樱花雨》、《香山红叶》、《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杨朔散文选集》是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收入《上尉同志》、《百花山》、《海市》等近40余篇散文,作者杨朔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作家。1913年3月22日,出生于山东蓬莱县,其父是清末的秀才,因而受过书香门第的启蒙教育。他6岁丧父;读完小学后因家境困窘无法继续升学,1929年随舅父到哈尔滨一家英商洋行谋生。在此期间,他一边自学国文和英语,一边还习作古典诗词和练习翻译,一些文稿还在哈市《国际协报》上发表,以培养、磨顾个人的文学功底,为日后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做好了学养气质的准备。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三省之后,他耳闻目睹侵略者在祖国土地上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情景,就像尖刀刺着他一颗年轻赤子的心,悲愤难平,寸肠欲断!他决心撰写抗日救亡的文章,寻找拯救祖国命运的道路,因此于1936年冬天离开东北而南下;先后转徙、浪迹于上海、桂林、武汉、延安、广州、重庆,为抗日救国孤独地奔波呼号; 1942年,他从敌后重回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马列主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 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杨朔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就在他上下求索、寻找革命道路期间,他同时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曾经被誉为中国散文第一人的杨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他的“台阁体”散文开始引起质疑和争论。杨朔的多篇散文创作于1961年,正值大饥荒年代,苦难的现实一点没有影响到他的赞美社会的激情。梁衡是最早对杨朔散文提出质疑的人之一,他在《论“杨朔模式”对散文创作的消极影响》一文中,指出杨朔模式的本质是假,是一个叫人“忘记自我、为空头政治服务的假模式”。
随着时间推移,对杨朔散文的批评逐渐升级。庄周在《齐人物论》一文中说,“用艺术的方式汇报思想,表达忠诚,虽不能说是杨朔首创,但说到影响,杨朔的确首屈一指。”马俊山在《论杨朔散文的神话和时文性质》中直截了当地说,杨朔的散文是一种新的八股时文。资中筠说:杨朔散文命运的沉浮反映了两个时代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杨朔的悲剧也是一代文人的悲剧。不仅仅是他在"文革"中的遭遇,也包括他的作品。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杨朔散文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
杨朔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杨朔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