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内向世界宣传红军长征第一人

 

  四、为后人留下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珍贵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宣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陈云在当时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共撰写三份有关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的历史文献。这三份文献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为后人了解、研究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史料。

 

  陈云留下的第一份历史文献,是长征路上撰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手稿。此件发现时,名为《(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下简称“乙手稿”),保存在1956年中央办公厅从莫斯科接收回来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文件中。手稿不完整,只有乙部分,没有甲部分;没有标明作者,也没有写作时间。此件收入《陈云文选》时,题目改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乙手稿”自1956年一直存放中央档案馆,1981年底,在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会同中央相关部门,对遵义会议有关情况进行专题调查时,此件才被提供利用。

 

  具有丰富档案鉴别经验的中央档案馆专家对此件作了认真考证,确认是“陈云同志传达遵义会议精神的报告提纲”。考证中,有的同志认为手稿中使用了不少简化字,从而“怀疑手稿是否陈云同志当年所写”。专家们下了很大功夫,比照同期党中央、团中央及各地方组织的文件中所使用的简化字,确认“手稿中的简化字与这一时期出现的简化字基本一样”。为慎重起见,中央档案馆将手稿使用的纸张与同期中央形成的其他文件的纸张进行比照,结果完全相同。于是确认“手稿产生于三十年代中期是可信的”。(参见朱世荣:《关于〈(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几点考证》,《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1期。)

 

  因为此件关系党史重大事件,中央档案馆于1982年4月23日将手稿复制件分送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邓小平、陈云、杨尚昆、聂荣臻等领导同志,请他们辨别鉴定。陈云对这份手稿进行仔细辨认,5月18日,通过秘书转告中央档案馆:“这份东西是我的笔迹,是我在遵义会议后,为向中央纵队传达会议情况而写的传达提纲。”因为手稿来源于莫斯科,陈云特别指出:“这个传达稿不是在莫斯科写的,而是在遵义出发后的长征路上写的。”(参见朱佳木:《听陈云同志谈党史》,《论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197页;朱世荣《关于〈(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几点考证》,《文献和研究》1985年第1期。)

 

  胡乔木根据历史资料分析,确定陈云遵义会议传达提纲写成日期为:1935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传达时间在3月11日以前。胡乔木于1984年11月25日致信陈云,报告考证情况。陈云11月27日批示:“同意乔木同志的考证。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因为泸定桥会议时决定派我回上海,因此,我只能肯定传达时间不会超过泸定桥会议时间。”(《胡乔木关于陈云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成文时间的考证致陈云的信及陈云的批示》,《中共党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985年1月,在全党隆重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乙手稿”在全国各大报上发表,引起史学界特别是党史学界普遍关注。这份文献为弄清遵义会议真实情况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力推动了对遵义会议的研究。

 

  陈云留下的第二份历史文献,是他1935年10月15日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报告的俄文记录稿。这份文献是中央档案馆1996年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部门保存的有关共产国际档案中找到的,题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书记处会议(1935年10月15日)史平同志的报告》(下文简称“记录稿”)。“史平”是陈云在莫斯科时的化名。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