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近人情型——
禁止学生电脑装游戏 否则没收
近日媒体报道,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强制学生删除电脑中的游戏,否则将电脑没收。对于这种做法,学生们纷纷表示“不可接受”、“不近人情”,但公路学院党委副书记雷显锋却表示,这样做只是为了纠正“网瘾学生”的学习态度,并非针对所有学生。
超脱避世型——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平安夜封校VS西南大学:不打游戏 不看电影
去年平安夜,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封校,强留学生在平安夜集体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要求学生不盲目崇洋媚外。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
无独有偶,不仅现代学院“超脱避世”,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化学类一班班规规定,周一至周五男生严禁打游戏,女生严禁看电影逛淘宝,后面还注明,若违反规定罚款5元。此规一出立即引起不少轰动。不少人感叹“这是全班保研的节奏”。
哗众惊喟型——
重庆艺术学校舞蹈系: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 VS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宿舍床铺不许拉帘
为了艺术就得拼拼命,于是重庆艺术学校舞蹈系就规定,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这一“奇葩”规定引来口水不断,网友打趣说:“今天吃进去的肉,将是明天罚的款。”目前,重庆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勒令该校取消相关规定,并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类似错误。
要说学校为学生操的心,可谓细致入微。上有胖一斤罚50元,现有兰州理工大学禁止学生拉窗帘,其曾在2009年的《宿舍管理条例》中规定:学生宿舍中不允许用布帘将床围起来,搞自我封闭,违者处以20~50元罚款,并视其情节给予警告以上处分。
雷人内焦型——
沈阳化工大学:禁止寝室吃西瓜 VS 延边大学:闭门禁止外卖
热天里,吃西瓜降温消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快事,但沈阳化工大学的学生就没那么快意了,该校发布《通知》,明确规定:“学生社区管理与服务中心决定从2013年6月6日起,学生公寓严禁带盒饭、各类米线、汤面、西瓜等易腐烂变质的食品进入。”可以看出学校的初衷是为了保持宿舍环境卫生,但这样做似有过犹不及之效。不竟要问:“西瓜跟你什么仇,什么怨?”
同处东北的延边大学同样有点“洁癖”,其发布规定,禁止学生在寝室内用餐,严禁饭盒类食物带进公寓,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送餐车辆一律没收,甚至有学生因生病让室友带饭被扣学分。网友表示,“帮同学带饭反被扣学分,感觉不会再爱了。”
草木皆兵型——
一日不出宿舍门即为“住宿异常”
广西一学校规定,一日不出宿舍门即定为“住宿异常”,要受批评处分。据说该学校的这条规定被指主要针对大学生“宅男宅女”现象。对此,一名学生说,为了赶论文,一整天泡在宿舍里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因此挨处分,是不是太过于一刀切?很多学生也认为,周末确实有很多学生喜欢宅宿舍,就算打打游戏、看看电影,也不至于达到处分这个地步,因为处分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项很严重的处罚,甚至会跟随档案,成为一生的“污点”。
禁止带蛋糕入校
被网友们称为最“奇葩”校规的则出自青岛的滨海学院会计学院,该学院规定学生不许带蛋糕进入学校,否则将接受学校处分。无奈两名学生,因同学过生日原因带了蛋糕进学校,成了这条“奇葩”校规的受罚者。两名学生在被学校警告处分后情绪失常,非常沮丧。
而该校负责人表示,学校确实有“禁止带蛋糕入校”的相关规定,这项规定的初衷是为了防止学生在校内产生攀比情绪,“在学校《学生管理守则》里有明文规定不准带蛋糕入校,学生也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这几位学生是明知故犯,学校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警示效果,必须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处分。”
学生上网流量与绩点挂钩
根据中国时刻报道,2013年十月底,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媒体中心官微“@莞工学生媒体中心”发布微博,表示自2013年12月1日起,“师生网络流量将得到较大幅度增加”。据了解,具体办法是:学院教务部门会把学生每年的平均学分绩点汇总,统一交给学院的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该中心会按绩点设定学生可获得的对应流量。按照规定,每位学生每月可获得免费的1GB流量,付费流量分三个等级,平均学分绩点﹤2.5,每月可申请不超过5GB流量,平均学分绩点≥2.5且﹤3.0,每月可申请不超过10GB流量,平均学分绩点≥3.0,每月可申请不超过15GB流量。
该规定一出台,立刻引发不少学生的不满,“流量多少,不应由成绩决定,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能只看绩点,学习差的学生流量少,这不公平”。不过也有同学认为,学院的出发点是好的。东莞理工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考虑的是学生的学习问题,有些学生学习不自觉,自控能力不够,控制流量能够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引导学生正确上网。
专家者说——
“奇葩规定”是折射社会的“三棱镜”
“现在是多元的社会,社会正处在急速发展的转型期,各种思潮、各样问题集中显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相应发生变化,但高校又没有对应的经验模式来处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出台相应的规定、规则来处理。”针对上述“形形色色”的规定,教育心理专家、榆林学院思政部教师郭东敏解释道,“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一些看似奇怪的规定实际上是有渊源的,”郭东敏介绍说,“像必须‘学会游泳才能毕业’的规定源于两次世界大战中,高校作为美国的军事训练基地,游泳作为必修科目是政府和教育部门为了提高水中安全所做的努力,之后虽有波折,但至今美国名校还是保留了这一规定。”但他也坦言,现在大学类似于“闭校门禁止外卖”等规定实际上并无必要。
郭东敏说这些“奇葩”规定的根源在社会,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净化社会风气。“现在社会太浮躁,人们都不愿意踏踏实实做事情,学生们耳濡目染,逃课逃学、暴力等边缘行为增多,孤独感增强,极易产生怪异行为,学校为了保证正常秩序,一些‘不合情理’的规定也应运而生。”除此,还要建立学生心理疏导机制,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让学生懂得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
面对部分规定过度限制学生自由的说法,郭东敏表示,自由和权力是“双生花”,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现在都很十分强调‘自由’这个概念,我想强调自由不是万能的,它需要责任做支撑,”郭东敏说,“但同时,学校对于规则的制定不能过于教条,这样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失了初衷,南辕北辙。高校今后可以尝试让规则‘民主决策’,充分考虑规则的可行性,毕竟这是双方都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