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过在与日竞争中拿下百亿订单 日称“雪耻大辱”
印度总理莫迪信誓旦旦地要为印度铁路进行现代化升级计划,印度铁路网路分支加起来为世界第四长,计划内容包括加长铁道、建造世界级车站与添购子弹列车,兴建的高铁将连接七大主要城市,意在缓解拥塞的交通与刺激经济增长,也能承载更多货运,比如煤。铁路改造涉及40%整体网路、80%运输量,建成后能运输2300万旅客、265万吨货物,雇员总数达136万人,年收入高达200亿美元,前景一片大好。
日本正在为抢攻印度铁路升级计划与中国激烈竞争,一时间,日本仿佛已全面开启同中国在亚洲国家高铁等基建方面的对抗。日中在亚洲国家基础设施上的竞争是“绝对不能谦让的至上命题”。日本的“新干线”、中国的高铁,都是各自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名片”,两国均有意愿对外推广,特别是在亚洲这个最大最有发展前景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
然而最让日本意想不到的是在和中国企业竞争印尼高铁项目时失利,让日本人大为震惊,认为“煮熟的鸭子”飞到了中国企业的餐盘里。对日本来说,特别是国家出口方向刚出现转变的时候,败北就被夸大到“奇耻大辱”的高度。日本媒体用“雪耻大辱”一词来评述印度铁路项目,让人感觉有些小题大做,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焦虑。今后日本能赚钱的产业大致就几个领域。此时在铁路建设方面遭遇中国劲敌,日本不能不拼命。
众所周知,日本高铁技术先进,运行也很安全。失去印尼的高铁项目,让日本从过去盲目相信本国技术先进,开始变得谨慎,他们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在高铁项目上败给了中国?绝大多数日本媒体认为,日本技术强调的是“高质量”,如果打价格战,日本并不是中国的对手。此前谈及印尼高铁项目时,最明显的感觉是日本人对拿下印尼高铁胸有成竹。无论是说日本的制造技术,还是谈日本与印尼当地的关系都很自信。首先向印尼提出建造高铁的就是日本。2008年中国高铁建设步入正轨时,日本看到深入中国市场基本无望,就开始转战印尼,向印尼提出建造高铁的建议。
从媒体报道的造价看,日本最初的报价也相当低,就是希望自己中标。直到今年,印尼政府宣布重新评价中日两国提交的报价单、项目内容时,日本似乎还没有太大的危机感,自认为非己莫属。后来的进展,让日本几乎是自动放弃了对印尼高铁的再度投标。日本向印尼提出让政府做低息贷款的债务保证,而印尼希望在现任总统任期内完工。两者意见相左,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专务董事前田匡史在得知这两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后说:“日本不可能答应印尼的全部条件。”
中国最终获得印尼高铁的原因,首先在于中国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了新企业,由企业直接负责高铁的建设。其次,中国不仅有建设高铁的技术,而且能满足印尼提出的需求。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一位高层人士透露:“不管政府态度如何,不少日本企业在中国印尼项目上,是能够获利的,也能把技术等转让给中国,最后出口到印尼。”但类似这些对中国最终获得印尼高铁项目的客观分析,在日本媒体上几乎找不到。多数日本媒体总结印尼高铁项目失利的教训时,到现在还认为是日本没有“大把大把花钱”。有的还说,印尼高铁项目败给了中国,是因为中国以政府的方式推行高铁,日本走的是企业自力更生的路线。
安倍政府到处强调日本制造的高质量,言外之意是“中国只有低价格”。其实日本在向相关国家推销新干线及发电厂的时候,一点也不吝啬。2015年日本追加数亿日元的预算,用以邀请国外2000名高铁及火力发电站的专家、企业家来日本考察,增加对日本企业和相关技术的好感和信任。不光“请进来”,经产省还选择“走出去”,向新兴国家派遣技术专家去推广日本技术。从2015年开始要培养约4000人,“在金钱及速度上,日本不仅会有很大改进,在人员培训上也会发挥日本的强项”。培养大量的亲日派技术专家、企业家后,今后日本在亚洲国家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时便多了一股重要的支持力量。
其实,亚洲国家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的需求非常大。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对2010年到2020年的亚洲各国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有一个大致推算,8万亿美元是亚开行得出的数字。这不是一个国家能垄断的业务,如果日本过分地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上强调与中国竞争,并不具有实际意义。
安倍要在亚洲发起与中国的全面竞争,撇去日本国力与中国比一天天要弱下去不说,光看亚洲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比如日印高铁8年也就150亿美元而已,和亚开行说的平均每年8000亿美元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无论是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规模还是速度,日本单打独斗的实力都毕竟有限,而日中合作可以把事业做得更大。日本总盲目相信自己,或许在技术方面比较新进,就觉得这次印尼高铁势在必得,但结果摆在眼前,希望通过这件事能让日本认清自己。安培要是真正的在乎日本,在乎日本大众,打心想发展日本经济,只有和中国友爱的往来,强求中国分出一杯羹,助力日本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