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一9岁女童被邻居性侵3年 父母对此竟浑然不知的不幸事件

  希望证据确凿 但曝光对女儿不利

  记者了解到,这两天,除了社工机构来到刘女士家中,城内各路媒体也是络绎不绝。虽然刘女士尽量避开小琪。但前天晚上,刘女士看电视报道此案时,还是被经过的小琪撞了个正着。虽然自家的镜头只是一闪而过,但小琪仍不解地问妈妈:“这不是我们家吗?为什么上电视了?”妈妈不知如何回答,只能随便应付。

  刘女士说,虽然她知道过多的曝光对孩子不利,但她最担心的还是坏人不能受到应有的惩罚。“我最怕这件事到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定要让大家知道这个恶人的罪行。”但刘女士也担心,上电视后,附近的街坊估计认得出是她家。

  家-校-社区联防性侵网络亟待建立

  海珠区某重点中学的张老师认为,防止未成年人被性侵,应建立起一个“家-校-社区”三方联动的保护网络。她指出,经过媒体曝光报道的性侵个案,多数是身边熟人所为,看后令人十分不安,从中也反映出,在防止未成年人性侵方面,环绕孩子的保护墙还未构筑起来。她表示:“我们老师也需要一些相关培训,假如发现了孩子被侵犯,要知道怎样及时提供帮助和心理支持。”

  社区社工叶姑娘称,孩子遭到侵犯,家长感到绝望,又不知去何处求助,于是抱着将坏人公之于众的目的,将孩子受到性侵的事件报料给媒体,但孩子却因此被迫一次次忆述不愿提及的过往。叶姑娘认为,不幸遇上类似事情,家长可以尝试与社工联络,一边给孩子建立心理支持,一边通过法律渠道惩治实施侵犯者。

  对此,郑子殷解释,由于目前国内尚没有相关的预防和事后保护机制,家长往往只能寄希望于媒体。他呼吁,当伤害事件发生后,应有相关的行政保护部门第一时间站出来,委托专业社工机构与受害家庭建立联系,为其找到医疗、法律、心理等相关资源。

  监护人务必避开两大误区

  面对频繁曝光的性侵儿童案,父母应如何及时发现孩子异常?事件发生后,应如何防止二次伤害?记者结合此前的案件,总结出父母处理中的两大误区。

  误区一:让孩子反复陈述伤害经历

  根据《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询问未成年被害人,应当考虑其身心特点,采取和缓的方式进行。对与性侵害犯罪有关的事实应当进行全面询问,以一次询问为原则,尽可能避免反复询问。

  误区二:为让嫌疑人受惩,不惜暴露隐私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