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时任大同市长耿彦波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视频中,耿彦波言辞犀利、做事果断,为了落实问题甚至大发雷霆,引发热议。大白新闻注意到,该视频片段取自一部2015年播出的某纪录片,该片记录了山西大同“造城市长”耿彦波任职期间在古城修复工作中的艰辛历程。
视频中,耿彦波对施工队伍给出期限,要求工程必须7天内完成。
图自网络
手下官员说“乡里没有能力落实”,他大发雷霆的让对方“写辞职报告”。
图自网络
去工地检查,耿彦波面对垃圾工程大怒要收回资金。
图自网络
现任太原市长的耿彦波是一名喜欢“现场办公”的市长。2016年,太原暴雨致城市内涝积水严重时,耿彦波上街检查雨情。在担任大同市市长时,耿彦波也曾被市民看到骑着自行车去调研。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时,很多观众都认为耿彦波是李达康书记在现实中的原型。
一位曾与耿彦波近距离接触的记者向大白新闻透露,在大同市采访时见到耿彦波之前曾被当地市政府工作人员搪塞“市长不在本地”,耿彦波了解事情原委后,当即把答复该记者的工作人员所在部门领导叫来办公室,严厉批评了手下的人办事说话“不老实”。
说话耿直:“作为太原的市长,非常惭愧”
热播反腐剧《人民的名义》中的市委书记李达康,性格耿直、作风强硬,外表冷峻却内心温暖,成了网络搜索名列前茅的“网红”,吸引了众多“粉丝”。而说话耿直的网红市长耿彦波也被许多观众认为是李达康在现实中的原型。
耿彦波是山西和顺人,现任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他曾担任灵石县长,晋中市委常委、榆次区委书记,太原市副市长等职。2008年,耿彦波从省城太原调任大同。同年2月4日,耿彦波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耿彦波提出对大同发展的设想,“一以贯之地坚持名城保护、新区开发、老城改造,紧紧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御东新区建设两篇大文章。” 不久后,该设想有了更明确的思路——“一轴双城、分开发展”。以御河为轴,对河西的古城进行整体恢复性保护,对河东的新区进行现代化建设,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
他是在担任大同市长时成为“网红”的,而在媒体报道中,耿彦波的功过却饱受争议。“耿拆拆”、“耿一指”、“耿指倒”、“造城市长”……在耿彦波主政过的山西灵石、榆次、太原、大同,人们送给耿彦波一连串的名号。据媒体报道,一项名为“你觉得耿市长用什么外号最适合”的网络调查中,2300多人参加,把耿彦波称为“耿菩萨”和“耿疯子”的,居然都占30%。
在太原任职期间的耿彦波也延续了他说话耿直的作风。
耿彦波
今年3月,太原市召开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随后举行的迎泽区全团会议中,太原市长耿彦波曾多次直言“惭愧”二字。
耿彦波在参加迎泽区全团会议时表示,历史上,太原的文化是非常灿烂的,太原建城2500年,从三家分晋到唐李起兵,从民国的模范省到当代的工业化城市。每一个时期,太原都以其特有的文化吸引着世人。说到此,耿彦波摸着头说:“我们有着辉煌和光辉的历史,今天我们没有把太原的文化做到一个高度,我觉得作为太原的市长,不够格,非常惭愧。”
紧接着,耿彦波说,太原作为省会城市,没有一个像样的步行街,气质没有树起来,我们的文化旅游逐步被边缘化,在太原唯一能看到的只有晋祠一个景点。说到此,他再次说:“我作为太原政府的市长,非常惭愧。”
2016年底,因太原部分地区供暖延迟了一周,对于未能如期供暖的问题,太原市热力公司经理曾透露,耿彦波一天之内给他打了7个电话,要求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尽快覆盖,保障安全。
2013年两会期间,谈及古城建筑保护时,耿彦波表示,城市建设不能把文化简单地标签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要做的是文物保护而不是文物造假。如果我们的工作被平庸的反对声音淹没,问题只能越来越多,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
一位曾与耿彦波近距离接触的记者向大白新闻透露,某次在大同市采访的过程中,其询问大同市政府工作人员要求和市长见面时,得到答复称市长不在本地。当天,该记者来到市长办公室见到了耿彦波。在问清事情原委后,耿彦波当即把答复该记者的工作人员所在部门领导叫来办公室,严厉的批评了手下的人办事说话“不老实”。
离任时有市民下跪挽留
2013年2月,耿彦波从大同调任太原。上千大同市民自发上街送别耿彦波,更有市民流泪发起“签名留人”活动,表达对原市长耿彦波的留念之情,甚至一度有不少市民集体下跪,挽留耿彦波。
大同市民支持耿彦波
在大同时,耿彦波渴望实现当年梁思成未完成的理想:按照当年梁思成对于北京“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思想整体改造大同,恢复一座古城,建设一座新城—以御河为界,西边是旧城,东边是新城,旧的复旧,新的更新,是为“一轴双城”。
耿彦波很快将大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小区旁边的马路一条条拓宽加厚,严格区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和人行车道,又增加了盲道;马路两旁种下丁香、榆叶梅、五角枫等名贵树种,换上了崭新的宫灯;原来环卫工人用大扫帚扫大街,暴土扬尘,现在配套了清洁车。
有市民评价,过去一条马路修两年,耿彦波一年修20条马路。并且,耿彦波修的路大不一样。“以前的路是头一年修好了来年就得重修,叫‘拉链马路’。现在的路,你看那质量,没的说!”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5年间,大同总共修建了400多公里的道路和桥梁,超过了从大同到北京的距离。以前种树难活,耿彦波能种活。他的办法是:公开招标,种树款不一次给足,3年后树真正活了才结清。
“我没有时间等待,所以拆迁不可以等待。”这是耿彦波说过的一句话。而在他的诸多外号中,“造城市长”被叫得最响、也最久。
由于总在工地,他脚上的那双皮鞋总是蒙着厚厚的尘土,一位市民说:“他的那双鞋可比我的脏多了!”在大同人的记忆里,耿彦波常常在马路或工地现场办公。但对于市政府的官员来说,耿彦波不是好相处的,挨他骂是家常便饭。
大规模的城建也让耿彦波备受争议。一方面,他于2011年获得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选的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该奖项第一次颁给一个官员。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批评他造假古董:“这种做法虽未直接破坏文物,好像还在恢复传统风貌或历史景象,但这样的规划建设往往会误导大众,混淆历史视听,不会带来真正的城市文化复兴。”
2009年,耿彦波主持的云冈石窟景区在建工程,引来国家文物局的调查。调查组认为,项目中的人工湖、仿古商业一条街、窟前道路和广场等项目,均在云冈石窟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未依法履行审批程序,属于违法建设;尤其是人工湖项目,云冈石窟的岩体极为脆弱怕水,87岁高龄的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直斥人工湖“简直是胡闹”。经过整改,云冈景区取消了人工湖。
——耿彦波简历
耿彦波,男,汉族,1958年11月生,山西和顺人,1976年8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1976.08—1978.08和顺县委通讯组干事
1978.08—1981.08晋中地区团委干事
1981.08—1983.07晋中地区对台办干事
1983.07—1985.07山西大学中文系(专科)学习
1985.07—1987.06晋中地委办公室干事
1987.06—1990.02晋中地委办公室副科长
1990.02—1991.11晋中地委办公室信息科科长
1991.11—1993.04晋中地委办公室副主任
1993.04—1995.03灵石县委副书记
1995.03—2000.03灵石县委副书记、县长(其间:1994.08-1996.12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涉外经济专业学习;1996.10-1998.07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2000.03—2000.05榆次市委书记
2000.05—2003.06晋中市榆次区委书记
2003.06—2004.02晋中市委常委、榆次区委书记
2004.02—2006.06山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兼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2006.06—2008.02太原市委常委、副市长
2008.02—2008.07大同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08.07—2013.02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2006.10-2008.09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2012.09-2013.01中央党校第33期中青班学习)
2013.02—2013.04太原市委副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2013.04_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届山西省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