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如何挑选VR眼镜:并不是越贵的越好

 

  而更好的头盔应该是拥有外置硬件设备的,事实上在上面这个分类中,除了 cardboard 系,其他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硬件设备在其中。所谓硬件设备,包括屏幕、IMU、交互触板、散热装置等等,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IMU。简单来说,IMU(惯性测量传感器)地意义在于更好地实现头部定位以及交互,减轻使用者的眩晕感。VR 纸盒容易让人头部眩晕不在于镜片不够好,而在于它纯粹依靠手机内置的 IMU(陀螺仪传感器等),想想我们平时用手机地图导航经常找不到北的状态就知道手机的陀螺仪效果一般。因此,同样是链接手机的 Gear VR,和普通的手机盒子,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对于这些设备(尤其是非连接手机的),常常会强调刷新率,研究表明,头动和视野的延迟不能超过 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虚拟现实眼镜在头部转动的时候会倍感头晕,足够的屏幕刷新率是降低延迟的一个必要条件,通常来说刷新率越高体验感越好。索尼大法号称自己的刷新率可以达到 120Hz,是目前数据显示最高的,理论上也就应该效果最好,然而体验到 PSVR 的真容的人还是少之又少,因此 120Hz 的质感到底有多好,我们还是无从得知。而目前大家公认体验最好的 HTC Vive 的刷新率为 50Hz。

 

  不过,仅仅拥有外置硬件设备可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VR 头盔,在目前我们接触到的大部分的 VR 设备中,大部分只能追踪头部的旋转,而对于身体的移动毫无反应,这也就导致了我们视觉和身体知觉的错位,真的 VR 设备应该能对周围环境进行定位重构并允许身体的自由活动。在这方面,HTC Vive 和 Oculus Rift CV1 都做出了努力,虽然定位的方式不同,而且各有各的麻烦,但这就像早期的大哥大,总需要有笨重的先行者来尝鲜。

 

  二、我想玩游戏!(而且我不怕麻烦!)(而且我超有钱的!)

 

  早期对 VR 产生浓厚兴趣的消费者很多是重度游戏爱好者。诚然,如果 VR 眼镜能达到想象中那样优异的沉浸感,VR 游戏的迷人之处不言而喻。遗憾的是,现在谈 VR 游戏还是为时尚早,一方面是因为 VR 设备还没有舒适到可以让人连续玩两三个小时,另一方面则是因为 VR 游戏内容还太少。

 

  不过如果你真的是一个游戏迷,只想玩现有的这些 VR 游戏,不怕头盔重不怕其他配置麻烦资金充足而且一下都不想等了,想必你也早就查到要买什么 VR 设备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去订 Oculus Rift CV1 和 HTC VIVE 了。

 

  Oculus Rift CV1 目前我还没有到手,但是它之前的开发者版本 DK2 我是玩过的,画面漂亮,运转流畅,是目前最好的 VR 体验。噢,忘记了人见人爱的 HTC Vive pre,号称拥有目前世界上最佳的视觉体验。尽管价格贵到心痛,但仍不失良心,毕竟能让你彻底畅游二次元时空的快感是无价的。不过我想即使是壕,在面对 Oculus CV1 和 HTC Vive,也会觉得这是一道单选题(友商想必一样至少一台吧)。

 

  以下我们可以列个表,单纯从数据看看 Oculus CV1 和 HTC Vive 的差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