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不带护卫独自防空 三发导弹连中目标

中国辽宁舰编队,俄罗斯航母,辽宁舰,俄罗斯黑烟航母,辽宁舰护卫舰

  致敬,航母老兵

 

  ——记辽宁舰高级士官群体

 

  秋冬之交,大海之滨,冷风习习。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拔锚起航,又一次驶向深海大洋。小城般的航母上兵来兵往,然而有一些面孔却始终伴随巨舰乘风破浪——他们,就是辽宁舰高级士官群体。他们胸怀理想,在推动航母战斗力生成中勇当先锋,开拓出迈向深蓝的一道道崭新的航迹。

 

  走近这群平均年龄39岁、平均兵龄20年的老兵,你将听到,6年多来,他们驱动中国航空母舰从“零里程”走向远海大洋的澎湃涛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士官们就是咱航母的‘宝’”——

 

  人人能负重个个有硬功

 

  大洋深处,一场海上实弹射击演练正在进行。此次演练,航母将不依靠被称为“带刀护卫”的驱逐舰、护卫舰,独立拦截空中目标,检验自我防卫能力。

 

  担任防空导弹发射任务的,是武器部门的三级军士长崔玉晓。

 

  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双目圆睁,紧盯屏幕。搜索来袭目标、锁定目标……崔玉晓果断按下发射按钮。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尾焰一击中的。

 

  那天,崔玉晓先后发射3枚防空导弹,发发命中目标。

 

  “平时百炼成钢,战时亮剑制胜。”辽宁舰舰长刘喆说,别小看发射导弹那轻轻一按,为准确捕捉战机,从接触按钮到运指用力,崔玉晓练习了不知多少次。这些千磨万砺锻造出的高级士官,业务过硬,是航母完成任务的中坚力量。

 

  那年冬天,辽宁舰执行试验训练任务,巨舰蹈海,高速驰骋。突然,动力单元一台给水机组发生故障。为了不影响试验训练,必须第一时间排除故障。

 

  机电部门动力中队三级军士长张洪涛负责带领战友连夜抢修。

 

  为尽快查明原因,张洪涛决定对机组发生故障的部位进行拆检。这些部位处于一口污水井里。面对刺鼻的臭气,张洪涛带头往井里钻,一钻就是5个多小时,直到故障顺利排除。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士官们就是咱航母的‘宝’。” 说起高级士官,航母官兵都表达出同一个意思:人人能负重,个个有硬功——

 

  机电部门一级军士长刘德波是全舰年龄最大、兵龄最长的兵。入伍26年,他专注锅炉维护一件事,是全海军有名的“专业通”。

 

  二级军士长何波兵龄23年,人称“大老何”,那些年龄比他兵龄还小的战士最爱跟着他值班、学习,战士们说:只要大老何在,就特别有主心骨。

 

  航空部门阻拦系统二级军士长缪林海出了本“武功秘籍”,官兵拿到这本小册子,阻拦索上的一般安全隐患很难逃过舰员的“火眼金睛”。

 

  ……

 

  “在崭新的航母事业面前,我们兵龄再长也仍是新兵”——

 

  攻关打头阵创新当先锋

 

  辽宁舰的很多老兵都对初次“邂逅”航母记忆犹新——

 

  那个冬日,迎着北国凛冽的寒风,他们走上造船厂的码头,见到了还在改造中的航母:20多层楼高的舰体巍峨如山,3600多个舱室宛如迷宫,两万多台套装备设备星罗棋布,上万公里长的管线蜿蜒无尽……

 

  想到要驾驭中国首艘航母驰骋大洋,每个人都心潮澎湃,但转而又心中打鼓:操纵这么庞大的全新作战平台,一无经验、二无借鉴,谈何容易!

 

  “在崭新的航母事业面前,我们兵龄再长也仍是新兵。”登上航母前,机电部门消防中队士官长房少华曾有过在多型舰艇工作的经历。“不过,一走进偌大的航母空间,我便知道,以前的那些所谓经验都要‘归零’了。”他坦言。

 

  面对少得可怜的图纸和技术资料,一切都得从头摸索。接舰初期,房少华带着战友白天钻舱室、摸管路,晚上加班加点总结整理资料,不漏一间舱室,不放过一根管线。10个月后,《航母重要舱室损管预案》等40余万字的专业资料形成,走开了我国航母消防专业建设的第一步。

 

  据了解,辽宁舰上8个部门35个专业的装备保养规则、操作规程等都是舰员自己探索制定的,其中,绝大多数都由高级士官担纲完成。

 

  攻关打头阵,创新当先锋。为使我国首艘航空母舰尽快形成战斗力,瞄着一个个“拦路虎”,老兵们一次次带头冲锋。

 

  航空部门二级军士长翟国成发明了一套特殊扳手,创造性解决了厂家配发的扳手使用时容易脱落的问题。这几年,他瞄准航空保障装备搞革新,已催生3项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

 

  机电部门二级军士长王丕军手工绘制出一套《电力系统综合组网运行图》,改进航母电力系统组网设计,被采纳后,全舰备航时间大幅缩短……

 

  几年下来,高级士官们创新攻关硕果累累,先后有4人荣立二等功,3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8人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

 

  在高级士官群体带动下,辽宁舰官兵积极作为,不断提升航母操纵和航空保障水平。航母入列不到2个月,他们就成功实现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阻拦着舰和滑跃起飞,不到3年,就形成了航母舰载机综合保障能力。

 

  “航母给了我第二次青春,我要珍惜在此工作的每一天”——

 

  胸怀航母梦一生航母情

 

  辽宁舰的高级士官,几乎都是航母组建时从海军各部队优中选优挑来的。

 

  在原单位,他们都是优秀骨干,发展势头良好,经常出海出国执行任务,福利待遇不错,很多人的家属都已随军到了单位驻地,生活相对稳定。

 

  然而,听说有机会上航母,当时已是四级军士长的王维还是毅然舍弃了这一切。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被水兵王维用来解释自己抉择背后的动因。

 

  他还给记者看了一些自己的照片:刚当上水兵时拍的,随舰艇出访时拍的,结婚时家属来队拍的,在航母上拍的……回首22年军旅生涯的一个个重要时刻,最后他笃定:“最值得骄傲的还是上航母!”

 

  “他们都是航母梦的追梦者。”辽宁舰政委李东友说,尽管梦想照进现实后,充满了艰苦与枯燥,但他们依然坚守如初。

 

  航母上最艰苦的战位,在层层甲板之下的机舱里。那里,无论春夏秋冬,都是40摄氏度以上温度、高分贝噪音以及高盐高湿的环境。

 

  三级军士长张华就长年在此工作。身为机电部门动力中队锅炉一班班长的他,学的就是锅炉专业,对机舱里复杂的系统管路和装备早已摸得“门儿清”。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虽在舰艇部队工作多年,张华却很长时间都没对亲戚朋友说过自己是具体做什么的——“一说是烧锅炉的,都觉得没啥技术含量,多没面子……”

 

  直到第一次随航母出航。当蒸汽轮机迸发出澎湃动力,驱动数万吨的巨舰驶向大海,看着锅炉里的熊熊烈焰,张华浑身的血液似乎也开始燃烧:全中国有多少人有机会、有能力烧好这样的锅炉啊?!

 

  “现在,我写锅炉两字,比写我的名字还漂亮!”张华笑着说。

 

  然而,“锅炉”两字还能写多久?张华自己也不知道。机舱钻久了,听力下降、风湿等职业病总会困扰着机电老兵。想到这里,张华坚定地说:“航母给了我第二次青春,我要珍惜在此工作的每一天……”

 

  胸怀航母梦,一生航母情。随着一茬茬年轻的水兵走上航母,高级士官们迟早会陆续离舰。但是,辽宁舰的航程仍在继续,中国航母事业的探索仍在继续,航母老兵的贡献,会在那条波澜壮阔的航迹里一直写下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