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彩英悲惨事件截图 韩彩英自杀事件真相_韩彩英自杀事件前后原因
韩彩英自杀?在娱乐圈中,因为绯闻压力、舆论压力、事业压力等等原因自杀的明星不在少数,而韩彩英对于自杀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呢?韩彩英自杀事件是真的还是子虚乌有呢?下面请跟随康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彩英的自杀传闻吧。
韩彩英于1999年出道,凭借电视剧《豪杰春香》中出色的演出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此外她还主演了许多很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如《被称为神的男人》、《火花游戏》、《兄妹契约》、《Only You》、《北京我的爱》、《情》、《父与子》、《蓝色生死恋》等。这位艺人能够在演艺圈坚持下来,并且不断出现好作品,主要得益于她良好的心态。
2009年3月20日,韩彩英代言南宁东盟商务区韩国园世洋·丽豪园。当时的媒体见面会在沃顿国际大酒店举行,见面会现场有记者请求韩彩英发表对韩国艺人自杀的看法,是否觉得韩国艺人比较脆弱或者说韩国演艺圈的确比较难生存。对这样的问题,韩彩英回答得很淡定。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希望大家多想开心幸福的东西,凡事往好方面想。而谈及发生在自己好友张紫妍身上的自杀事件,韩彩英也大方回应,称要好好享受人生。韩彩英的生活态度如此乐观,得益于她拥有一个疼她爱她的“高富帅”老公。韩彩英曾经在谈及老公时表示:“我已经拥有了一生中最爱我的人,还有有一群很好的朋友,我对这样的生活感到很满足。”也因为如此好的心态,韩彩英从来没有受到过自杀传闻的困扰。
在一次采访中,韩彩英自曝以前曾想过要自杀,后来想通了。韩彩英还表示,好好活着还是比自杀要强多了,奉劝大家不要想不开。现在的韩彩英很开朗,面对生活,表现的很阳光的样子。
扩展阅读:为何韩国艺人自杀率高
究竟是什么引发韩国近年来一系列大大小小艺人走上自杀身亡的不归路?
凭着几年来在韩的直接生活和工作经验,我认为以下三个关键词最为直接也最值得后人深思。
原因一:从众性
韩国演艺圈某种角度来说似乎很纯净,因为没有狗仔队大肆进入。但从另一层面而言,没有经过狗仔们“培训和洗礼”的韩国艺人队伍整体的抗干扰能力都略逊一筹,因此当社会上有针对某星的杂音出现时,当事艺人往往觉得委屈、困扰到无力排遣。
相较于韩国发达的经济水平,其社会整体环境相对保守得多,因此艺人的一举一动承载太多的道德评判标准。要有礼貌、要知人情、要业务精湛、还要严格恪守长幼尊卑的礼节秩序,总之做人做事都得尽量完美,以免授人话柄……比起西方演艺人士带动各种社会新潮流的趋势来,韩国艺人一个个更像容貌出众的社会模范生。
加之韩国的单一民族特性,不喜欢不习惯也难以接受“与众不同”的异物,因此,整个社会显得单调而平稳。在这种排异的传统社会风俗中,韩国艺人往往美貌类型趋众,个性也不突出,奋斗目标也都大致相同———体面风光的生活。这种趋众心理,让某些有过“特殊经历”、制造了些“网络非议”的艺人难免生出各种心理压力。
原因二:体面
奥运会上,我们见证了大韩军团国家荣誉感之强烈,细化到个人也概莫能外。这种特质,好听点说,叫荣誉感强,世俗点讲便是极爱面子。
人前的风光体面,可谓韩国的全民追求。因此出了名的艺人极力维护这样的体面,未成名的则拼死往前冲,男人在功成名就后娶妻生子,女人则赚了人气适时嫁入商门安做贤妻良母。这目标成为韩国娱乐圈约定俗成、无人质疑的幸福生活。
连送礼物都会自然强调“这很贵”的韩国社会,经济能力无疑是风光的基础。有了这一保证,才会有大批前呼后拥的追随者,才会受人推崇,被人效仿。这种体面正是韩人意识中成就感的普遍来源。因此即使私下里捉襟见肘,台面上也会展示其绰绰有余———让后辈埋单、让女人花钱,绝对是韩国传统价值中有失体统的事。
体面的婚姻,体面的支出,体面的声名,便是艺人们成或败的标杆,这就像三座装饰华美的大山,时时横在明星们面前,有的人走不出去,也看不到未来。也因此,在极度要求体面的社会中,无法想象更无力面对体面解体的某些人,只能“体面”地选择自我了结作为一种隐退。
原因三:激情而脆弱
韩国人在总结自我民族特性时总不忘用“激情”两字。确实,喜歌舞、善饮酒的大韩民族整体上比我们性情激荡。夜晚的韩国都市,随处可见豪饮的人们,无论男女,在酒精的作用下都看似脱离了白日的规矩窠臼,变得率性而为。
其实,激情的同时,韩国人又是内心孤独脆弱的,尤其是站在公众前沿、曝光率极高的艺人明星们。孤独到无处诉苦,脆弱到只有酒后才能吐露真言。为了维持公众形象上的体面,他们大多借酒、借宗教化解紧张和不安。只可惜,宗教最终未能武装脆弱,酒精反而“成就”了感情用事。
这种“脆弱性”,不仅在韩国艺人身上,也体现在韩国民众中。2008年上半年,韩国平均每天有36人自杀。自杀已成为韩国人除癌症、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杀成了20至39岁处于人生黄金期的年轻人的首位死因。韩国抑郁症患者达375万,占人口总数的7.5%。舆论曾多次呼吁,为防止自杀蔓延,应该加强对国民的心理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