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支优秀乐队/组合的定义就是:你对它的任何定义都是徒劳的。它越是变化多端,不可琢磨,在艺术的云图里,就登得更高,辐射更远。
就比如简迷离——你该怎样定义他们呢?
流行、梦幻流行、另类、摇滚、新金属、EDM、电子嘻哈、TRIP-HOP……这些都还不足以囊括简迷离的音乐风格。但他们又不是把各种风格丢到一起做东北大乱炖,一个时期,一种心情,该呈现出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于是,本有潜质做流行巨星的夫妻俩,苏娜&加百利,就用了十多年,把简迷离做成了让人难以预估的存在。
2016年接近尾声, 简迷离的三张新作《简 GEneration》《迷 MIxture》《离 NIrvana》依次出炉。从名称看,很明显,这是一组概念专辑。做这样的同名专辑,想必是有了相当的自信,把现阶段的自己拿给更多人看。
印象中,简迷离是相当的独立。无论曲风、姿态、歌曲主题、行事风格,即便放在独立音乐圈,也是与众不同、难以归类。十年前,他们凭一张《私人生活》在中法两国都火了一把,这十年发片量不大不小,个性鲜明,时出杰作,但还没能自立门派。
但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中西方文化的长期交融,使两人的音乐足够先锋,足够多彩,足够国际化。
这种属性使他们的每张新专辑都自带光环——就好像两个基因混合后的变异,你猜不到会出现怎样的进化。
即便抱着这样的心理预期,听到《简 GEneration》的第一感觉,还是意外:《平行世界》从苏娜的唱腔到编曲,都变得甜了好多,少了之前突兀的、暴戾的美,他们不“怪”了。但这种印象迅速被第二首《银河诗集》的副歌颠覆。融入些许哥特元素后,歌曲又偏离了大流行的轨道,进入暗调的宇宙叙事。第三首《人类价值》加入童声和民乐元素,让主题更深邃,旋律再度回归简单的动听。
这样的意外,会令人迫不及待再去听第二张《迷 MIxture》。如果说第一张EP是糖衣,那第二张终于暴露了简迷离的炮弹本质。他们拿出了夫妻俩最擅长的曲风,主歌的重金属/新金属吉他编配,副歌的电音轰炸,抑或干脆从头电到尾,配之苏娜天马行空的唱腔,以及加百利用和声构成的坚强后盾。两人的合作还是这么神雕侠侣,就像风筝,一个不管再怎么飞,另一个总会牵引着,不让她飞得没谱。
听到这儿,可以说,“简”符合了字面的不浮夸,“迷”做到了兴奋的迷乱,就不禁对“离”充满了期待——什么样的音乐才能给这个工程收尾呢?
然而,坦白说,《离 NIrvana》并没有给到我想象中的,那种电音迷离之感。甚至整体太平,有些失望。细细想来,他们的“离”,其实是内容和主题的出离。
说到内容和主题——音乐元素的多元化和编排的国际化,只能占到吸引力的一半,撑起来《简》《迷》《离》的另外半壁江山,是他们实打实的反思和精妙的歌词。
第一张的主题集中在宇宙叙事下的情感。无论是讲平行宇宙、银河、还是人类,都是从微观角度切入。”每一天时光都在流浪/就像少年他回不去的故乡”,表面是讲洪荒宇宙,实际是永恒的乡愁;“每 个字都是流星/光芒却让我永恒的眩晕/每句话都会崩塌/就让我躲在黑暗中爆炸”,同样,看起来都是宏大景观,其实都落在细微情处。《人类价值》里有所突破,“这个年轻人/经过孤独的远行/他的身后跟着/千千万万的自己”,依然以小我为载体,尝试表达的却是整个人类,“从渺小到伟大到平凡/从守候到离开到归来”。
第二张采用的是正话反说,《修理我》是把自己当做反面教材,所谓“非正常人类”,需要知己、爱人来“修理”自己,其实也是变相秀恩爱。想想苏娜本人,形容得还蛮贴切。
后两首《派对生物》和《泰迪》,是喜庆地反讽,在热闹非凡的“地球派对”里,充斥着各种荒诞怪现状,几乎一句一刀,刀刀见血;而用可爱的泰迪熊做比喻,也是尖锐嘲讽了当下社会常见的闹剧。这两首歌,从曲风到歌词再到演唱,不管形式上如何多元,骨子里都秉承了摇滚乐批判的血脉,是令人大呼过瘾的。
到第三张,主题又回到了宇宙叙事。《明日计划》《写给未来的一首歌》和第一张有相似之处,借宇宙的空间、时间的大概念来讲普世价值,爱、伤痛和勇气。
精彩在于《二次元》。清新舒缓的吉他分解,淡淡飘着一层九十年代末流行金曲的味道,讲述的看似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及面临的各种人生选择,实际上,它的主题大得惊人。“夜晚的歌,白天的蝴蝶”,以及种种美好而易逝的存在,还有“夏夜的风,冬天的深渊”,这些令人欲罢不能的危险,“把我们拥抱着,封锁在二次元”。
在这里,“二次元”远不是常见的动漫概念,而是好像三维的神看着降维的众生,歌曲里竟有一种欲语还休的悲悯。
这正是简迷离最吸引我的地方。从音乐制作层面,宇宙主题的音乐这几年有不少人在尝试,国内随便望去就有subs,吴虹飞,刺猬等,其中以吴虹飞电音+民乐的《星际穿越》最为抢眼。而简迷离好像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做出宇宙质感的音乐上,而是不断地化繁为简。
这种返璞归真的转变,从2015年专辑《迷图》就有体现。相对更早之前的作品,《迷图》和新的这三板斧少了信马由缰的声音实验和不管不顾的情绪爆发,多的是对旋律和歌词的打磨。当然,这在乐队看来,很可能并不是什么返璞归真,只是一段时期的一种心境,之后还会搞出什么音乐怪兽来,谁也保不准。
有人评价简迷离,他俩不是简单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而是早就交融一体。不用说,简迷离的视野很广,世界很大,音乐上有着国际化的天然基因。他们当然不必迎合大众市场,那种脏活累活做的人够多了;我倒是觉得,在“迷”“离”的多维空间里,他们还可以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