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苏轼烹饪羊肉:羊蝎子因改名“东坡羊蝎子”
羊肉的饕餮之法
羊肉在清朝被进一步发扬光大,除了“羊蝎子”,还有众多羊肉美食。清末官员陈恒庆在《谏书稀庵笔记》中记载了众多老北京的羊肉美食。在北京的冬天,人们喜欢吃烤羊肉、炮羊肉(就是爆炒羊肉),都是美味。烹制炮羊肉小贩用特制的铁片代替吆喝,铁片欓当当当一响,周围的人便一哄而上,争相购买。户部秘方五香酱羊肉,以盒盛装,竟然可以运送千里不腐。夏天的时候,北京有烧羊肉,其汤浓腴,以乾隆年间就存在的“白魁老号”最为有名。大部分人吃绵羊,不吃山羊。老北京,用白水煮的叫做羊膏,也有羊杂碎,以深沟胡同所卖者最为美味。在樱桃斜街妓寮,有个叫富琴的妓女,善作羊肉包子,中间插葱一段,快要上宴席则拔去,不见葱而葱香仍在,人们称呼这个妓女为“葱姑娘”。有位叶员外喜欢她,纳富琴为妾。陈恒庆曾经去叶家饮酒,饱啖一次声名在外的包子,并即兴撰写一副对联助兴,以叶与葱作对:“才子一身轻似叶,佳人十指细于葱。”
老北京的各种羊肉吃法中,涮羊肉估计是最有名的。关于涮羊肉的缘起,众说纷纭。最流行传说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战斗前,军情急迫,没有时间彻底把羊肉煮熟,厨师将羊肉切薄,用沸水稍煮即熟,味道鲜美。忽必烈龙颜大悦,从此流传下来。还有两种类似的传说,只是主角变成了拔都和努尔哈赤。历史传说真伪难辨,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涮羊肉在清朝广为传播。嘉庆元年(1796年),乾隆帝最后一次千叟宴,共用了1950个火锅,从此涮羊肉为众多人知晓,开始进入民间。《旧都百话》载:“羊肉锅子,为岁寒时最普通之美味,须于羊肉馆食之。此等吃法,乃北方游牧遗风加以研究进化,而成为特别风味。”在众多北京的涮羊肉馆中,名店开始产生。
第一家涮羊肉的名店叫做“正阳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前门外肉市路东,山东掖县人孙振清盘下了一座二层小楼,借用前面正阳门之名,期望生意能像中午的太阳一样火爆。光绪初年,孙振清逝世,长子孙学仁继续家业。正阳楼逐渐由酒馆改为饭馆,涮羊肉成为该店一绝。“正阳楼”所用的羊肉是从张家口买来的小羊,在自家羊圈中养肥之后,进行屠宰。羊肉必须用冰块压住,既能保鲜,又去除肉中的血水和腥膻。“正阳楼”山西厨师刀法精湛,二两羊肉能切出20片,肉片细薄如纸,长短一致,无一不完整,且肥瘦红白相间,可以在盘子上看见肉的自然花纹。“正阳楼”羊腰子的横切法,来自于清廷御膳房的刀工。切出的腰子,薄大美观,入水即熟。为了满足不同口味,“正阳楼”丰富了涮羊肉的种类。爱吃肥的顾客,可以选择“三大岔”,肉色一边白一边红;爱吃瘦的,有“黄瓜条”,纯红肉;至于喜欢半肥半瘦的,则有“小三岔”,两头红中间白。在清末民初纷乱的时局中,“正阳楼”也与众多历史人物一起进入了历史,袁世凯、段祺瑞等大人物都曾在正阳楼宴客。一些政坛人物重要的家宴,也会邀请“正阳楼”的厨师去主勺。袁世凯爱吃火锅,也常在家用火锅宴请过当时的各界名人。袁世凯的吃相不太好,他的女儿袁静雪回忆,袁世凯吃火锅时,经常鼻涕口水也流进火锅里,还喜欢用袖子擦嘴。不知道是不是羊肉太好吃的缘故。
“正阳楼”的烤羊肉也非常出名,具体做法是,将烤羊肉的炉子放到屋子中间,把烧红的炭放在炉盆里,炉子上加上铁栅。生羊肉片切的极薄,渍以各种调料,放在碟子里。一个炉子可以围坐十几个人,每人拿着碟子坐在炉子旁。吃到尽兴之处,食客脱下外衣,边烤边喊,喝着温热的烧酒,旁边则是成片的空碟,路过的人都能闻到香美的味道,受到欢乐气氛的感染。《旧京竹枝词》曾写道:“烤涮羊肉正阳楼,沽饮三杯好浇愁。几代兴亡此楼在,谁为盗跖谁尼丘。”乱世中,“正阳楼”没能幸免,起初是孙学仁与他的堂弟孙学士产生了矛盾,造成了家业的分散,之后在竞争对手的打压下,1942年最终倒闭。如今北京的“正阳楼”是1984年12月,在新址重新开业,时间却已过去了近半个世纪。
后来居上的“东来顺”
今天声名大噪的“东来顺”涮羊肉是后来者居上。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京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的一块空地上,一个仅有一条板凳,一辆手推车的回民,经营羊肉小吃,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这个人就是“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东来顺的意思是“我来自北京的东面,一切都将顺利。”随着生意日渐兴隆,1914年,丁德山正式将自己的饭馆更名为“东来顺羊肉馆”。
“东来顺”只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35斤到42斤的小尾巴羊,且只选取羊的前后腿,及腹部和臀部下边的廋肉,一只绵羊只能选出13斤左右的肉。为了保证口味纯正,芝麻酱、辣椒油、虾油、酱油、酱豆腐乳、绍酒、韭菜花等佐料,都是自家特制。如酱油是自家酱园所制,使用头等露油加冰糖、甘草熬成;辣椒油是用香油炸鲜红辣椒做成。另外,“东来顺”铜铁用具,也是由自家的“长兴铁铺”设计打造而成,比如“东来顺”火锅的烟囱与众不同,比别家高一截,炉火更旺,羊肉熟的更快。“东来顺”对伙计要求更高,客人上门,伙计热情欢迎;中间用餐,小心询问;客人离开,顺风相送。总之,要给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这些营销理念和今天一些著名的火锅连锁店有很多相似。二十世纪初,“东来顺”涮羊肉已经名满京城。为了战胜涮羊肉界的大佬“正阳楼”,“东来顺”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涮羊肉重要的核心技术是羊肉要切的好,丁德山想尽办法将“正阳楼”技术最好的两位切羊肉老师傅挖过来, “东来顺”羊肉的刀工迅速提高,迅速超过了“正阳楼”。相应“正阳楼”则遭受重大打击,最终倒闭歇业。从此,“东来顺”成为北京城涮羊肉界的翘楚。1950年,丁德山逝世。1955年11月,丁德山的儿子丁福亭申请“东来顺”公私合营,成为北京市一家高级饭庄,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羊肉也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下的天气,春寒料峭。在感受羊肉的同时,人们也可以品味历史上那些和羊肉相关的奇妙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