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因庇佑拉美“秃鹰” 遭遇911之前最无耻恐袭

 

  “秃鹰”在行动

 

  在秃鹰计划提供的种种便利条件之下,智利“国家情报局”便开始了进一步的清洗活动。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便是原“左派革命运动”领导人米盖尔·恩里克斯(MiguelEnriquez)。1975年8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住宅中与下属进行秘密集会的恩里克斯被阿根廷的军警包围。虽然当时恩里克斯通过暗门成功逃脱,但两天后还是在附近一片玉米地里被相关的情报部门抓获并被解压回了智利。情报局对其进行了数天的拷问却没有得到多少有利的信息,于是将他秘密枪决。恩利克斯被捕之后,滞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乌拉圭乌拉圭左派领导人怀特劳(Whitelaw)、赫克托·古铁雷斯(HectorGuitierrez)等人前去寻求乌拉圭原议员泽尔马·米盖利(ZelmarMichelili)的帮助,希望通过古巴大使馆离开这片是非之地。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这几人会面的三天后,人们在一座桥下遗弃的汽车中发现了他们的尸体。“秃鹰”不仅成功地暗杀了游击队的高层领袖,甚至将原本打算协助他们逃离的人也一同清除了。毫无疑问,这场清洗行动给在阿根廷的各国流亡团体带来了极大的恐慌。与此同时,在巴西、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和委内瑞拉,“秃鹰行动”还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左派人士的绑架与暗杀活动。

 

  之后,“秃鹰行动”将目光转向了欧洲以及北美那些知名度更高,同时也对智利影响更大的左派人士。其中,文章开头提及的奥朗多·莱特列尔便首先上了秃鹰机构的黑名单。在成功地刺杀了这名前阿连德政府时期的高官之后,皮诺切特政府还将这一恐怖事件推给了一小撮在美国的古巴流亡分子。当时智利驻美国大使馆的周报对于这一事件就特地摘取了《国家观察》(NationalReview)的一份报道,认为奥朗多的死与“在古巴的赞助下前往墨西哥有关”,并暗示“从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箱中发现了他与阿连德女儿贝阿特里斯往来于古巴和美国之间的信件”。直到1992年西班牙律师费尔南德斯(JoseAgustinFernandez)与马丁·阿尔马达(MartinAlmada)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档案馆不经意间发现了日后闻名的“恐怖卷宗”(ArchivosdelTerror)以及2003年美国外交档案的解密,才向人们展现了事实:当年安装炸弹的情报人员米歇尔·汤利(MichealTownley)正是中央情报局和智利国家情报局的双料间谍

 

  奥朗多的遇害代表了“秃鹰行动”在这一时期的所达到的顶峰。在这种胜利的刺激下,孔特雷拉斯与乌拉圭军队高层甚至开始计划刺杀美国议院中支持对智利和乌拉圭进行制裁的美国议员寇迟(Koch)。除此之外,在欧洲大陆上,“秃鹰行动”也盯上了流亡法国的智利社会党高层。就在“秃鹰行动”对这两项行动进行计划之时,中央情报局和法国情报部门通过自己在南美的情报渠道获悉了此事,并及时叫停了相关的行动,这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恐慌与丑闻。但这次叫停,从侧面也反映了美国政府高层,特别是基辛格对“秃鹰行动”的知情。而这一事实则与此前莱特利尔惨案后美国方面声称毫不知情前后矛盾。实际上,在2003年记者迪金斯对原美国外交人士进行访谈之时,对方才承认:“对于类似智利发生的这起谋杀事件,我们不仅没有在公众场合没有采取一个强硬的反对姿态,甚至连在私下里也没有。”

 

  “秃鹰”坠落

 

  在美苏角力的冷战时期,美国放任甚至某种程度上协助“秃鹰行动”的立场还是比较容易解释的:那就是利用一切手段打压左派,从而尽可能地削弱前苏联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然而吊诡的是,虽然这一时期的美苏之间基本没有发生过直接的军事冲突,然而在世界的其他地区,在中东、东亚、东欧、印度支那、非洲与拉丁美洲,那些带着自身诉求却又被卷入其中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冲突与战争,却几乎贯穿了整个冷战。那些发烫的枪管、令人血脉贲张的标语以及用热血铸成的一场场运动或战争,在这一时代的标签“冷战”面前,显得如此的格格不入。正如哈尔·布兰登(HalBrands)在书中戏谑的那样:“拉丁美洲的冷战,可以是任何东西,除了冷。”

 

  1977年8月,皮诺切特迫于国内外有关智利人权问题的压力,决定解散智利“国家情报局”。而至于“秃鹰行动”,虽然八十年代初该组织依然存在,然而早在1976年12月之后基本沉寂了,而据现有掌握的档案显示,最后一份“秃鹰行动”的文件日期为1981年4月13日。

 

  1988年,原智利国家情报局的首领孔特雷拉斯由于组织暗杀莱特利尔的罪名,被判7年监禁。1997年,皮诺切特在英国伦敦被批捕。2000年之后,智利学界有关独裁时期的各类研究日渐增多。在天主教会的支持下,智利学界家也发起了一些搜索那一时期档案资料的相关活动,各种回忆录以及当事人的口供也陆续出版。与此同时,美国和法国从2003年开始解密了一系列那一时期的秘密档案。秃鹰坠落,智利以及拉丁美洲人民开始慢慢用自己的行动,重构整个大陆对那段时期的记忆。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