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反导是洲际导弹穿不透的!一发不行就来十发

全球战略反导,导弹防御系统,高超音速武器,太空核武器,洲际导弹

  央视的反导演示画面

  凤凰军事 7月31日

 

  央视在7月24日的新闻联播中,曝光了中国中段路基反导实验的相关信息。被认为是对美军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的回应。无论央视此时公布中国中段反导目的如何,中国反导能力都是大家关心的神秘话题。中段反导到底有何神通,如何才能有效运作,其效能怎么样?我们完全无法从新闻联播里的模拟画面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只能在网络和外媒的只言片语和高深的相关解密的教材论文中窥伺一二。

 

  自从导弹出现并投入战场的那一天起,人们就开始尝试各种办法对其进行拦截。

 

  从二战期间英国战机对德国导弹进行空中扫射,到冷战期间美苏在超高空用氢弹、中子弹拦截洲际导弹,到现在以动能拦截载具(KKV)进行碰撞杀伤,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激光、电磁武器等新的拦截方式。

 

  在能量武器的廉价化和实用化还遥遥无期的今天,通过动能碰撞直接杀伤的方式是主要的反导拦截手段。无论是美国的反导主力:陆基中程反导系统GBI、近程反导系统“萨德”还是海基的标准3系统均使用动能拦截手段。其好处是杀伤效能可靠,附带效应小。缺点是用途单一,没有进攻能力,对导弹的控制技术和雷达性能提出了非常严苛的要求。中国的反导技术同样采用动能拦截路线,几次成功的拦截试验说明中国在高端技术上并没有落后美国太多,远超还停留在依靠爆炸战斗部进行拦截的俄罗斯印度

 

  然而反导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有了拦截弹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反导需要哪些东西呢?

 
全球战略反导,导弹防御系统,高超音速武器,太空核武器,洲际导弹

  “爱国者”导弹拦截画面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25年前的海湾战争,当时最引人注目的高技术战争正是“爱国者”大战“飞毛腿”的反导之战。当时的具体作战过程是怎样的呢?

 

  “飞毛腿”导弹是苏联出口给伊拉克的短程弹道导弹,根据改型的不同射程从130到700公里不等,发射后飞行时间不足10分钟。对于当时的反导系统而言时间是非常紧迫的。

 

  当“飞毛腿”导弹发射穿透云层后,其灼热的尾焰即被美国部署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红外侦察卫星发现,此时距离发射不超过120秒。预警卫星将导弹数据通过印度洋上空的通信卫星发送给盟军设在澳大利亚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经过处理之后再传递给美国本土科罗拉多州的航天司令部。再转发到前线的盟军指挥部发布防空警报,为“爱国者”导弹阵地提供不足90秒的预警时间。此时“爱国者”再依靠自身的雷达发现并锁定来袭的“飞毛腿”并引导拦截。至于拦截概率,在吹了2年的牛后,现在翻开统计数据看来也只有9%。

 

  即使面对射程不足千米的弹道导弹,反导拦截也必须依靠天基红外侦察系统的支持,更何况是拦截洲际导弹这种从地球另一边来袭的目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