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飞行员余旭刚走 键盘侠又跳出来开始“反思”了

  11月12日,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中队长、女飞行员余旭在飞行训练中不幸牺牲,这给关注空军、关注女飞的人们带来了无限哀思。当人们还沉浸在余旭离去的悲痛中,在网上以多种形式纪念、悼念余旭的时候。那些键盘侠又跳出来开始“反思”了。

 

  一种典型的观点是,当年女飞们进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时在歼10飞机上的飞行时间只有几十小时,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女飞“降低标准”进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是制度上的问题。无这种观点的一个潜台词便是,当年“没有达到标准”的女飞进入八一队本身就为这次事故埋下了伏笔!是这种降低标准的制度害了她们。嗯,就连这次事故原因似乎都一起确定了。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既批判的制度之错,有向失去的女飞泼脏水。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这起事故的原因与女飞有关。相信在经过严谨的调查之后,事故原因最终会水落石出。而在原因公布前,将事故的原因指向女飞是对逝者的不敬。

 

  女飞们当年被选入八一飞行表演队时在歼10上的飞行时间不是很长,这总体上是事实。但是这不能说明今天的事故是由女飞“缺乏经验”造成的。实际上,包括余旭在内的女飞都是经过大型任务的历练的。我们更不能忽视当年他们的超出常人、超出男飞行员的付出。余旭等女飞行员能够飞三代机并进入表演队,完全是因为他们个人优秀的身体素质,出色的飞行感觉和刻苦的训练的结果。要知道,并非所有的男飞行员都能顺利从二代机部队改飞三代机。这种选拔包括各个方面,其科学性和严肃性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

 

  女飞当年也并非一坐进歼10表演机就开始进行飞行表演。实际上,在正式表演前,她们经过了大量的双座机带飞,在正式表演中,女飞也基本上是双座机表演。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

 
余旭跳伞逃生失败,余旭跳伞,珠海航展,歼-10女飞行员,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跳伞失败牺牲,女飞行员余旭牺牲

  美国海军“蓝天使”表演队使用双座F-18战机

  提到双座机和带飞,又键盘侠提出“高风险表演队设后座学员不妥”,“双座机表演毫无意义,纯粹是多个人冒险。”其理由是,美国“雷鸟”和“蓝天使”都是1人1机专属,没有替补和后座学员,而双座机“主要搭载VIP体验”。

 

  诚然,双座机在表演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确实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伤亡。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与此次余旭的牺牲没有必然联系。一般来说,双座机后座先弹射,前座后弹射,因此后座通常有更大的生存概率。据称是位于后座的余旭应该有更好的逃生机会,但是却意外撞击牺牲。从这一点看,其牺牲有很大的意外因素。

 

  更有甚者,有人说后座的作用是“指挥、观察、协调”,以及“体验”,言外之意,主要不进行操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大概更没有必要将她们与事故原因联系起来了,既然只是指挥、观察、协调、体验,飞行事故更是与她们无关。显然,在这一点上,这些键盘侠们已经顾不得什么逻辑了,能泼脏水就可以了。

 

  其实三代机的双座同型教练机不是中国空军发明的。美国空军率先引入了同型双座机,为的就是便于新飞行员改装,由飞行教官带教,然后再放单飞,有利于新手的快速成长。这一点,在表演队同样适用。即便是在真正的飞行表演中,多一个人,多一双眼睛,多一个大脑,也有利于观察和判断和相互提醒。飞行表演中有双机组乘双座机表演不是中国的“独创”。今年参加珠海航展的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雨燕”飞行表演队均有搭载两名飞行员的双座机参加。来华表演的英国“红箭”飞行表演队本身使用双座教练机,表演时也有表演机在后座搭载一名摄影师。如果各国都抱着“多一个人纯粹是多一个人冒险的话”,让VIP同乘表演机岂不更是冒险!?当然,这个问题难不倒键盘侠们:他们会说,人家那是航空文化!

 
余旭跳伞逃生失败,余旭跳伞,珠海航展,歼-10女飞行员,中国首位歼-10女飞行员,余旭跳伞失败牺牲,女飞行员余旭牺牲

  俄罗斯“雨燕”表演队使用双座米格-29战机

  有人将女飞与最近几年中国军队频频出现的女子装甲步兵排,女子空降引导队,女子特战队,女子防空导弹连,女子弹道导弹连等等相提并论,并将之称为“恶趣味”。诚然,笔者也认为打破建制序列成立独立的女子引导队、女子发射连未必符合实战要求。在世界各国内,女军人的大多是是根据其优势和特点,正常编入建制单位中混编使用,除了通信、报务和医疗部队以外,鲜见独立女性作战部队。键盘侠们批评的似乎“恰到好处”。

 

  然而,我们的女飞们恰恰没有组成一个什么独立的女子飞行表演队,独立的女子歼10作战中队,女子双人机组,而是分散编入到现有建制单位中,与男飞行员混编表演,相互取长补短。当年的第一批“女歼击机飞行员”(其实这一叫法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当时她们并没有飞上歼击机,这一批女飞行学员主要是按照歼击机女飞行员来培养的)最终都是根据其个人特点进行了分配,有的去飞了运输直升机部队,有的飞了飞豹的“后舱”。所以这里再次强调一遍:余旭等女飞能够飞上三代机,完全是她们先天基本飞行素质和后天个人努力的结果!!!

 

  从目前来看,国外特技飞行表演队中的确少有女飞行员参与高强度的特技飞行。但是各国的研究也表明,从生理因素上看,并没有证据显示女飞行员不适合进行这样的特技飞行。中国女飞行员参与特技飞行,从训练方法到科学数据积累都没有国外的成熟经验可以参考。从这个角度讲,余旭等特技女飞行员面临的风险的确更大,但她们的付出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尊敬。

 

  当然,事后的反思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战争年代,每当打完一场大仗开始休整的时候,我们的军队往往要开三个会:第一个是追悼会,第二个是庆功会,第三个就是批斗会,实际上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反思会”,谁在哪里做的不当,上上下下都要总结吸取教训。但是这三个会的顺序不能颠倒了。否则,战友尸骨未寒,这里却那么“热闹”,不仅不那么严肃,更是对逝者的不敬。

 

  一次飞行事故,就如同打仗。当大家还都沉浸在哀思之中的时候,所谓“反思”必然会演化为一场闹剧。更重要的是,当外界了解的事故细节信息接近零的时候,这种反思必然会脱离其正常的轨道。

 

  拜托,少一些这种“语不惊人死不休” 式的所谓反思,少一些向逝去的灵魂泼脏水。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