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者绩效大缩水 部分员工只剩千元

银行从业者绩效大缩水 部分员工只剩千元

  不良贷款率上升致坏账增多,部分银行员工多个月只收到千元绩效工资;10小时以上工作成常态

  当春节鞭炮声为逝去的旧年画上休止符的时候,寻常的百姓习惯给自家算一笔账、做一个总结:这一年里,我付出了什么;这一年里,我又得到了什么。一个个普通家庭账本上的涂涂写写,连聚起来,就变成了宏观经济脉动的节奏器。

  新京报记者深入全国各地,采访了农民、工人、小老板、网红、创业者等多个群体,听他们讲述自己过去一年中平常或不平常的故事,让他们算一算自己打拼一年的“账单”。

  对许多银行从业者来说,长久以来,这份工作是他们亲朋口中流传的“金饭碗”,一份“低付出,高回报”的高性价比工作。

  但在2016年,降薪、不良率攀升、利润增速下降、转型,成为了银行业挥之不去的话题。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中,只有6家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有所增加,其余10家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民生银行上半年人均薪酬同比下滑23.2%。

  银行员工的生存环境也有着天壤之别,技术、柜员等岗位尚能维持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信贷部门则逐渐变得“不好过”起来,由于坏账的拖累,部分银行员工的收入已从2015年一减再减。

  为了迎接冲击,“加班”成为了许多银行从业者的常态,他们一方面已经看到触底回升,业绩好转的希望,但在他们的眼中,受制度约束等因素的桎梏,转型又显得颇为迟缓。

银行从业者绩效大缩水 部分员工只剩千元

  【迎冲击】

  坏账拖累,绩效工资只剩千元

  “一千多,比正常的绩效少了三分之二。”江苏某三线城市银行支行员工张平在电话那头说。

  张平在银行工作已有近6年的时间。“2015年开始,因为不良贷款率的提升,我的收入波动很大。”他说,“在业绩正常,不超额完成任务也没有坏账的情况下,我的绩效工资基本能维持在3000元左右,加上不到2000元的基本工资,这在三线城市还算能说得过去。”

  在银行中,假如客户经理手中出现不良贷款,导致坏账,其本人和上级经理就会按比例扣除相应的绩效工资。从2015年开始,张平已有多个月只收到1000多元的绩效工资。

  “其实我还不是最惨的,据说去年总行有个同事因为坏账,绩效扣得比我还多,只剩下几百块钱。”张平说。

  不过,张平对自己的未来仍然抱有信心,“从这两年总行通报的情况看,2015年是最艰难的一年,营收、利润都跌到了冰点,2016年已经开始好转,相信2017年的形势会更好。”

  他们不是唯一不好过的信贷经理。

  另一位某地方银行在广州分行的信贷经理于洋表示,因为房地产企业往往可以承担得起高额的融资成本,所以他们的客户主要是房地产客户,去年一年做了30亿的房地产信贷。

  “我们有一个信贷经理,因为业务量大,拿了100万元奖金。”于洋说,但是2017年国家出了4号文,限制了房地产企业的信贷融资。“目前这一块受政策影响比较大,今年都改做上市公司的信贷了。”

  据于洋透露,在房地产融资收紧之后,自己在2016年的年终奖比2015年少了2万元——3万元。

  过去几年,我国的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根据银监会数据,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2年底的0.95%持续推升到了2015年的1.67%,2016年继续攀升至1.74%。

  【谋转型】

  每天12小时工作,热情“被蚕食”

  从6点半睁开眼睛,直到中午吃饭之前,除了“早”,秦漠未与任何人说过一句完整的话。他是北京一家中等规模银行的技术人员,一年半之前,手握七个offer的他选择了这里。

  从来到银行开始,秦漠每天雷打不动6点半起床,8点左右到达单位。理论上是下午5点半下班,但是他从来没有这个时间下班过,到家都是晚上8点半以后的事情了。“即使晚上7点走,我也通常是最早下班的。”他表示,上班时间严格打卡,下班却从来不准时,毫无弹性。

  在来之前,秦漠向自己的前辈、师兄打听过,知道银行的工作时间很长。“老员工都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强度,年复一年,但自己还是需要再适应一下。”

  秦漠告诉记者,银行科技系统的分工主要有三大块,具体的需求由业务部门提出,开发部门按照需求做系统程序,而新系统程序的上线则主要是运维负责。他处在第二个环节。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正蚕食着银行的传统业务。“受移动支付影响,网银中有很多业务的活跃用户越来越少,例如,手机充值这样的业务。”可是,银行内部的相关部门,为了自身利益的考量,会提出很多脱离实际的需求。

  秦漠表示,银行手机APP月活跃度等指标并不是银行关注的核心,从技术的角度讲,这也不是银行转型的重要立足点。在他看来,银行的转型面临着“人浮于事”的困境,受到制度约束等因素的桎梏,转型显得颇为迟缓,他的抱负与热情也一点一点被蚕食。

  “业务部门向开发提需求的时候,常常会存在沟通障碍,不仅耗费资源,而且效果有限。”最让秦漠恼火的,是业务对于需求的随意变更,而背后的指挥棒不过是创指标与争表现,具体到他身上,代价就是加班。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