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歌手》张碧晨 等待时光磨洗的璞玉

  张碧晨从《中国好声音》出道至今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虽说她历经了选秀、历经了为自己专辑监制音乐等诸多体验,但在《歌手》的一众前辈里,她仍然是一块急待雕琢的璞玉。之所以说她是璞玉,并不是说她的唱功还存在很明显的瑕疵,而是指她相对于其他前辈而言,在歌曲诠释的深度以及音乐的演唱经验上,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评:《歌手》张碧晨 等待时光磨洗的璞玉

  评:《歌手》张碧晨 等待时光磨洗的璞玉

  首先,我们先聊聊她的演唱:

 

  张碧晨的演唱功力在这两年长进不小,她的标志性唱法便是对鼻腔共鸣的纯属运用,这对真假声转换、音区过渡的衔接、以及声音的虚实结合是有很大帮助的,使她的声音听上去流畅自然,立体而扎实。这也同时赋予了她浓重的鼻音,再加上她十分擅长使用颤音,因此她的声线总带有一些“哭腔”,很适合演唱抒情歌曲,尤其是对于悲伤情歌里撕心裂肺的诠释实在是很有优势。

 

  她曾经在韩国接受过通俗唱法专业训练,使张碧晨能够娴熟地控制自己的声音,有充分的准备驾驭抒情流行、K-POP、电子舞曲等不同风格难度的歌曲,这也练就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形成华语新秀中比较有音色辨识的女歌手,而这也正是张碧晨可以被称为“玉”的原因。

 

  然而在《歌手》的舞台上,遭遇过淘汰的张碧晨显然没有获得像其他歌手那么多的认可,在突围赛以第五名的成绩惊险地进入半决赛,最后奋力进入了总决赛。只能说,在这个舞台上,她还是一块经验不足且略带羞涩的“璞玉”。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张碧晨在《歌手》舞台上的历程:

 

  第一期,张碧晨初入《歌手》还只是单纯地希望能在技巧上达到预期,并没有注意到这个舞台上的其他歌手的「演唱理念」已经升级了。大家在选歌的时候已经开始加入对自我思想的表达,注重与观众的多维共鸣,例如李健《父亲的散文诗》、赵雷《成都》、林忆莲《柿子》。而张碧晨的第一首选曲《时间有泪》的原因仅仅因为觉得它是首比较安全的曲目,因此,在选曲起点上就落后其他歌手。

 

  在第二次竞演时她已意识到了该问题,于是希望能通过音乐为观众讲故事,因此她演唱了曾经演绎过的经典曲目:《红玫瑰》。略显遗憾的是张碧晨在演绎过程中缺少对情感意图的揣摩,这在她访谈时也提起过,缘于她并没有这方面的感情经历,只能依赖于「想象」去填补音乐里的画面。

 

  张碧晨的转折是从她的返场歌曲开始的,返场后她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胡桃夹子》,这首歌曲引用了著名古典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曲《胡桃夹子》中的一段旋律,以高雅神秘的氛围在观众面前逐一呈现。由于是自己原创的关系,通过这番演绎也让观众第一次近距离领略张碧晨的内心世界,开始真正从她的歌曲中找到了久违的感动。再往后的《你给我听好》与《不散,不见》,可以看得出张碧晨一直在不断摸索,不断进步,她选择的无一不是带有自己的情感共鸣的歌曲,也让她在这个大将云集的战场上虽然艰难却有惊无险地挺进了总决赛。

 

  词作家甲丁在突围赛前评价到:“赛到这个程度,大家比拼的实际上就是‘经验’、‘修养’和‘禀赋’。”

分享到:
最热文章
精品推荐 recommended products